IB業務增長迅猛 期貨業盼“松綁落地”
期貨業的IB業務正在蓬勃發展,根據目前已公布的券商三季報顯示,多家期貨公司的IB業務增長迅速。而隨著證監會宣布期貨IB業務資格核準審批的取消,IB業務已經被券商系期貨公司視為提升經營業績的重要部分。
“沒有細則,即使政策放松了也不敢隨意做。”這是業內人士的心聲。日前,記者從多家期貨公司了解到,雖然政策“松綁”已有半個多月,但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公布,究竟怎樣操作IB業務尚無規可依,期貨公司紛紛呼吁監管層面的政策細則能盡快“落地”,加快推進新業務的開展。
券商三季報:IB業務發展迅速
證券公司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已陸續公布,券商IB 業務發展迅速。以華泰證券為例,三季報顯示,截至2012年9月末,公司可開展期貨中間介紹業務的證券營業部共89家,新獲期貨中間介紹業務資格的證券營業部共9家。2012年1月至9月期間,公司期貨中間介紹客戶日均權益為4.8億元,其中股指期貨交易手數為157.6萬手。今年以來,公司期貨中間介紹業務發展重回上升通道,新增客戶數較去年同期增長47%,新增股指期貨客戶數較去年同期增長65%,股指期貨市場交易量與市場同步增長,市場份額保持穩定。
隨著證券公司為期貨公司提供IB業務資格審批的“松綁”,期貨公司也正在積極開拓IB業務。廣發期貨總經理肖成表示,目前公司可開展期貨中間介紹業務的證券營業部共27家,200多員工,取消IB資格審批是市場化的決定,對于市場內外都是利好。
中證期貨副總經理景川稱,公司目前正積極推進與券商、銀行的合作。“正和中信證券、中信銀行進一步商討合作事宜。不僅僅是IB業務,包括結算業務等相關業務都要與相應機構協商,我們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當中。” 在網點建設方面,加上2個即將要開的新營業部,中證期貨目前共有23個證券營業部可開展IB業務。
期貨公司:呼吁細則盡快“落地”
國泰君安期貨副總裁聞勇翔認為,IB業務增長較快,但是其潛力仍沒有發揮出來。審批雖然取消了,但實施細則尚未公布,尤其是IB業務資格的具體申請流程尚未明朗化,對期貨公司開展新業務帶來一定影響。
“證監會關于業務細則還沒完成,我們做的只是表面上的事情,實質性的推進還要等。” 景川表示,期貨的監管一直以來都比較嚴格,期貨公司在實際工作時都要考慮到監管、風控、合規的要求,即使政策放松了也不敢隨意做。“我們現在是一邊做一邊等。”
證監會在2007年下發規定要求證券公司開展IB業務,必須滿足相應的資格條件,包括申請日前6個月各項風險控制指標符合規定標準;已按規定建立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全資擁有或者控股一家期貨公司,或者與一家期貨公司被同一機構控制,且該期貨公司具有實行會員分級結算制度期貨交易所的會員資格、申請日前2個月的風險監管指標持續符合規定的標準;配備必要的業務人員,公司總部至少有5名、擬開展介紹業務的營業部至少有2名具有期貨從業人員資格的業務人員等其他條件。
景川表示,對取消行政審批后的IB業務資格如何獲得,期貨公司均表示尚不明確。業內人士猜測,日后IB的做法,可能是取消行政審批,但仍需要向監管部門報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