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過于求 白糖熊途未盡
國慶長假后,鄭糖開門紅,主要動力來源于對原糖的補漲。實際上,隨著2011/2012年度第二批國儲糖收購完成,政策利多出盡,糖價就從5500連續破位下行,屢創年內新低。5200—5300是大糖廠的生產成本區間,糖價反彈至此處壓力逐漸增加。筆者認為,長期看,糖價下行趨勢沒有改變,仍有下跌空間,或會跌至4700一線;短期看,國慶消費題材終結,甘蔗收購首付價出臺之前,糖廠很可能會繼續打壓糖價,以換取更低的成本價格優勢。
天氣題材終結,農產品板塊風光不再
從9月開始,北美大豆收獲,減產預期變成現實也意味著天氣題材炒作告一段落,豆類板塊連續出現大幅回調。而隨著美國不限量版的QE3出臺,市場的投資熱點也轉移至貴金屬、金屬板塊。資金從豆類為代表的農產品板塊撤離,導致農產品板塊風光不再。這也為糖價下跌奠定了偏空的大背景。
增產效應繼續發酵,糖價漫漫熊途未盡
盡管5、6月巴西反季節降水曾一度令市場擔憂其糖產量大幅下滑,但7月以來晴好的天氣似乎已經打消市場的疑慮。巴西食糖產出量同比降低幅度一再縮窄,從此前的33%降至11%,預計整個年度產糖同比上年僅小幅下滑,對其出口總量影響不大。實際上,8月中下旬,巴西已經在陸續出口食糖,我國8月進口食糖超過90%來自巴西。巴西9月將進入食糖純銷期,其出口源源不斷,對全球食糖市場形成強有力的供應力量。同時北半球9月份迎來了2012/2013年度的生產,壓榨工作陸續展開,新糖上市在即。北半球幾個主產國對2012/2013年度產量保持樂觀預期。印度糖協預計糖產量將達到2400萬噸,高于其消費量2200萬噸,不存在對國際食糖市場大量進口的需求。而泰國則繼續保持1000萬噸以上的高產,其出口預計達到800萬噸,成為國際食糖市場供應力量的新生軍。落腳到中國,風調雨順為2012/2013年度豐產奠定了堅實基礎,預計糖產量將有1350萬—1400萬噸,這也是歷史第二高產量。
總體上,全球第四季度,甚至2013年第一季度食糖供應都將保持充裕。增產效應的繼續發酵令糖價難以止跌回升。糖價仍處于下跌趨勢,短期內還難見底。
消費難提振,新年度糖廠盼甘蔗價下調
2012年以來糖價延續低迷走勢,國儲糖兩批收儲仍未止住糖價下跌步伐。糖廠也曾一度期望夏季旺季消費和節日消費提振糖價,但下游消費不給力,糖廠希望落空。糖價一度跌破產區平均成本5712元/噸,期貨價格甚至跌破大糖廠的生產成本5200元/噸。2011/2012年度消費已經不能有效提振糖價,而2012/2013年度已經悄然來臨,糖廠最關心甘蔗收購價的下調。目前糖市有做空期貨的需求,一方面持有現貨的糖廠有套期保值需求,另一方面打壓白糖期貨價格,降低對未來糖價的預期,增加談判籌碼,加大甘蔗價格的下調力度,以降低新糖生產成本。
總之,在基本面供過于求,以及短期糖廠存在做空動力的背景下,糖價仍將延續下跌走勢。預計國內糖價有望跌破5000元/噸整數關口,甚至跌至4700元/噸。4700一線是糖價歷史高低分界線,同時也是2009年10月上漲的起點,亦為2010年5月消費淡季糖價下跌的底部支撐。(中證期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