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壓力顯現假期農產品價格下行
國內長假期間,由于季節性收割壓力,加上部分市場機構預測USDA可能在10月份全球農產品供需報告中上調美豆、美玉米產量,CBOT農產品市場價格普遍收低,大豆、玉米以及小麥等價格上周五均報收于一周低點附近。
美豆新年度11月份合約上周五報收于1551.4美分/蒲式耳,下跌49.4美分/蒲式耳,幅度3.09%;美玉米新年度12月份合約上周五報收于748美分/蒲式耳,下跌8.2美分/蒲式耳,跌幅為1.08%。
“美國大豆、玉米收割進度維持較高水平,季節性供給壓力顯現,市場順勢承壓下行?!贝筮B某大豆貿易企業負責人馬成軍分析說。
USDA本周四即將公布10月份全球農產品供需報告,部分市場分析機構預計其將會上調美國農產品產量。而在此之前,受美國嚴重干旱天氣的影響,USDA曾大幅下調美國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產量。
美國Informa Economics公司上周五預計,該報告將上調今年美國大豆產量至28.6億蒲式耳,單產為37.8蒲式耳/英畝,而目前大豆產量預估數據為27.59億蒲式耳。玉米方面,該公司認為將由當前的107.27億蒲式耳上調至111.94億蒲式耳,單產預估為127蒲式耳/英畝。
在馬成軍看來,收割進度的加快將提升美國大豆、玉米產量。他表示,美國農作物進入收割季節之后,天氣一直較為理想,加上作物收割進度較快,提升了美國可收割面積水平,這可能使作物實際收割數量高于市場預估。
在美國農作物收割進度不斷加快的同時,中國東北產區玉米的收割因降雨推遲。吉林、遼寧在上周末開始收割,而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區的玉米最快也是本周才能開始收割。
“上周國內長假期間,遼寧、吉林等地的玉米進入收割期,受降雨等因素影響,新糧水分普遍偏大。”國內一玉米收購企業劉先生介紹說,節后北方各港口玉米陳糧平倉價預計維持節前水平,市場供給仍以陳糧為主。
持倉方面,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日,玉米非商業性多頭持倉增加6354手至412821手;大豆非商業性多頭持倉較上期報告減少2511手,空頭增加1688手。
對此,馬成軍認為,因6月份以來美國大旱對農作物產量造成巨大損失,市場對美國農作物供給前景仍有擔憂心理。部分基金多頭席位繼續看好美國玉米價格前景,維持了較高的玉米多頭持倉;同時,因市場預計美豆產量可能高于先前預期,有部分基金席位開始消減美國大豆多頭持倉。 (姚宜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