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煤炭價格止跌企穩 貿易商悲觀情緒依舊
環渤海煤炭價格指數在連續三周持平后,上周出現小幅上漲。期貨日報記者上周在秦皇島煤炭交易市場看到,已有部分貿易商逐步回歸參與交易。但對于市場回暖,貿易商多顯信心不足,他們希望國家豐富煤炭期貨品種,為企業穩健經營提供更多保障手段。
港口煤炭價格止跌企穩
最新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為627元/噸,比此前有小幅上漲,這也是該價格16周以來首次上漲。當前由于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工廠開工率下降,鋼鐵、水泥等高耗能企業用電量也隨之減少,加之今年國內雨水充沛,水力發電量大幅增長,煤炭需求一直很低迷。
“由于電廠不愿大量采購,港口庫存一度持續升高,迫于壓力,煤炭企業開始限產,國家發改委日前也下發通知要求降低今年煤炭產量預期。”國信期貨分析師施雨辰說,目前內蒙古、新疆和陜西等地煤礦停產現象較為普遍,山東和山西部分煤礦也在限產,秦皇島港的煤炭庫存已由高峰期的950萬噸降到640萬噸。庫存的明顯下降,止住了煤價的跌勢。
此外,7月中旬以來,隨著國際動力煤價格的反彈,進口動力煤的價格優勢已不復存在。9月大秦線檢修臨近,電廠紛紛開始儲備冬季用煤,8月下旬以來電廠派船拉煤積極性明顯提高,也有利于環渤海港口煤價止跌企穩。
悲觀情緒仍主導市場
雖然交易有所起色,但港口煤炭貿易商對市場信心仍顯不足。
“今年的比2008年危機時更為慘淡。”秦皇島的一位煤炭貿易商說,一方面,國際煤價較低,搶占了國內及原東南亞市場,使國內煤價走低,貿易商利潤所剩無幾;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疲軟,動力煤需求下滑明顯,貿易商壓貨現象較為普遍,銷售比以往更困難。
“以往進口16萬噸煤,兩三個月就可以全部賣完,而現在九個月才賣了10萬噸。”廣東的某煤炭貿易商稱,粵電、華電、華能、大唐等沿海地區主要的電廠今年均大幅減少煤炭采購量,為了周轉資金,當地不少貿易商被迫割肉出貨。另外,還有貿易商早在4、5月份就與國外企業簽訂了進口協議,隨著今年5月初煤價的持續下滑,進口煤運抵國內港口價格下跌了近20%,貿易商紛紛毀約,損失慘重。
“價格的小幅反彈并不代表煤炭價格已走出低谷,貿易商的‘寒冬’還將持續。”上述秦皇島貿易商表示。
呼吁豐富煤炭期貨品種
面對疲弱的煤炭市場,業內人士呼吁盡快豐富煤炭期貨品種,幫助相關企業和貿易商渡過難關。一德期貨分析師田立超說,傳統的貿易商,特別是進出口貿易商,現在仍以傳統方式運作經營,缺乏基本的風險對沖手段。一旦現貨價格波動巨大,貿易商在毀約的同時,信用度也會下降,不利于其長期發展。
施雨辰認為,焦炭期貨的成功上市,為更多煤炭期貨品種的推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豐富煤炭期貨品種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煤炭價格形成機制,提高中國在國際煤炭定價方面的話語權。據記者了解,通過與期貨公司和煤炭交易所的接觸,不少貿易商已經開始關注各種信息。
“期待市場能夠豐富煤炭期貨品種,畢竟做套保是對企業經營的一種保護。”一位貿易商說。(期貨日報 韓樂)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