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燒”高全球糧價 農產品擊鼓傳花輪著漲
周四歐洲盤中,玉米、大豆等期貨品種連續第二個交易日走高,芝加哥玉米期貨一度大漲超過1%,創下歷史新高。
農產品等糧食價格上漲,也給一些國家帶來了通脹隱憂。
⊙記者 朱周良
美國、俄羅斯等產糧大國的旱情,推動國際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昨天,一項覆蓋全球的指數顯示7月份糧食價格大幅飆升。而在最受關注的美國,干旱受災區還在繼續擴大。
全球糧價指數飆升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覆蓋55種食品的全球糧食價格指數7月份跳升6.1%,至213.1點,6月份為200.8點。這也是該指數四個月來首次上漲,凸顯過去幾周農產品價格的迅猛漲勢。
周四歐洲盤中,玉米、大豆等期貨品種連續第二個交易日走高,芝加哥玉米期貨一度大漲超過1%,創下歷史新高。高盛、瑞信和麥格理等機構近期表示,農產品價格的漲勢短期可能繼續延續。
美國農業部8日宣布,受持續干旱等自然災害影響,又有12個州的44個縣被確定為自然災害的主要受災區。截至8月5日,美國預期收成“非常差”和“差”的大豆作物所占比例升至39%,超過1988年的受災程度,玉米作物的這一比例上升到50%,牧草的這一比例增至59%。
而在俄羅斯,研究機構SovEcon的統計稱,受干旱影響,今年俄小麥產量可能同比下降28%之多。
農產品笑傲江湖
持續的干旱,使得農產品成為今年投資市場最大的贏家。標普GSCI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涵蓋的24種商品中,小麥、大豆和玉米漲幅一馬當先。
彭博的統計顯示,隨著熱浪席卷全球,今年全球幾種主要糧食作物的庫存將連續第三年下降,這可能進一步推高各國的糧食進口成本。此前,聯合國曾預計今年全球的糧食進口成本將達到創紀錄的1.24萬億美元。美國農業部則估計,在2013年收割季前,玉米、小麥、大豆和稻米的總庫存將下降1.8%,至四年低點。
農產品等糧食價格上漲,也給一些國家帶來了通脹隱憂。巴西、印尼、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7月份都公布了更高的通脹數據,而糧價上漲成為最大的誘因。(朱周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