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可期 糖價不宜殺跌
進入7月下旬以來,國內糖價跌破年初低點后加速下跌,近月價格下探至5600元附近,2013年到期合約更是下探至5300余元。目前市場人氣相當悲觀,對鄭糖守住五千關口缺乏信心。
國內食糖銷售緩慢,進口數量龐大,而歐債危機可能再次惡化,這些因素令糖市產生恐慌情緒。但是,這些題材都不是突發的,市場恐慌的根源恐怕是對政策收儲的持續性失去信心。
數據顯示,6月末國內食糖工業庫存達403萬噸,較上年同期高出117萬噸。如果7—9月的銷量達到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那么年度期末庫存可能在130萬噸左右。這與以往30萬—40萬噸的規模相比超出近百萬噸。盡管7月銷售數據尚未公布,但根據近期糖價表現來看,很難樂觀。削減庫存規模恐怕只能寄希望于8、9月份旺銷季節了。前期銷售低迷一方面是由于需求有限,另一方面是受買漲不買跌心理影響。這樣看,只有盡早穩定住糖價,需求才有望回升。
目前糖市缺乏重大利好題材,基本面雖然有巴西、印度因天氣不佳可能減產的消息,但對市場的影響力遠不及美國干旱對大豆、玉米的刺激力度。而國內廣西、云南降雨充沛,甘蔗增產在望,市場預期2012/2013年度食糖產量1300萬噸的目標有可能實現。在這種情況下,政策調控或許是穩定糖價的唯一選擇了。今年2月7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農發行曾聯合發布文件,稱“為了穩定食糖市場價格,保護農民利益和生產積極性而進行白糖收儲”。雖然經過8次收儲之后,首批50萬噸的計劃已經完成,但穩定糖價的目標并未實現。鄭糖期貨價格不僅在5月份第7、8次收儲時跌破6550元收儲基礎價,而且6月中旬又跌破年初低點,政策調控的迫切性大大增加。
市場對于本年度后期收儲有不同的傳言,有的說收儲不再進行,有的說收儲數量和價格都進行調整。對于收儲價格的調整,有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年初收儲是為了在糖價遠低于7000元聯動價的情況下保障糖廠能夠按時兌付農戶的糖料收購款,在5月停榨之后穩定糖價的任務就不那么迫切了。另外,近期又流傳2012/2013年度甘蔗收購價可能下調,如果真的大幅調低,那么穩定糖價的標準無疑也要改變。類似的情況在2006、2007年也曾出現過,2006年年初糖價一度達到6000元以上,后來出現長達七個月的下跌,到2006/2007年度新糖上市時只有3800元左右,而甘蔗收購價卻僅從上年的280元微調至260元。從保護農民利益和生產積極性的角度來考慮,下年度甘蔗收購價不宜大幅下調,估計可能不會低于450元。因此,白糖聯動價格也不應低于6000元,那么收儲價格應該在5600元以上(按7000元聯動價與6550元收儲價類推)。
那么,按這個標準遠期合約糖價已有低估之嫌,政策調控仍很有可能引發像年初那樣的中級反彈行情,對于當前糖價不宜再過分殺跌。(北京中期 張向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