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行情”炒作再起 豆類期貨“錢景”看好
郭晨凱 制圖
國內豬肉價格埋下快速上漲隱患
歐洲央行、美聯儲可能會采取更多刺激措施的預期不斷升溫,在這樣的寬松政策預期下,全球大宗商品漲勢喜人。但在期貨分析師看來,歐債危機最嚴重的階段雖已經過去,市場在往較好的方向發展,但歐洲及美國的經濟仍處在疲軟的階段,復蘇仍需要較長的過程,且中國經濟發展步伐明顯放慢,需求不足或導致工業品反彈乏力,其表現要明顯弱于農產品。
受美國50年一遇干旱影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貨1個半月上漲近30%,但隨后短暫降雨令大豆期貨出現調整。但在稍作調整后,該類期貨又全線上漲。繼上周五大漲逾3%之后,周一美豆粉再度高開逾3%,國內豆類則跟隨上漲,豆粕主力合約1301收于漲停,大豆主力合約亦接近漲停,多頭趨勢明顯。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主產區干旱情況短時間難以緩解,豆類期貨的新一輪上漲行情或許只是僅僅開了個頭。
數據顯示,上周五,豆粕合約持倉量共增加15.59萬手。豆粕主力1301合約期價收盤報3812元/噸,較上一交易日上漲36元/噸。周一,該合約報3929元/噸,上漲4%,較前日增倉103390手。
分析認為,對天氣敏感的豆類期貨最近又將在持續的“旱情”中獲得動能。美國天氣預報稱,未來五天美國中西部地區將沒有明顯降水過程,而這段時間正是大豆生長的關鍵季節,沒有充足的雨水,將導致預估產量再度下調,其中特別是伊利諾伊州,該州為美國第二大大豆種植區,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面臨持續干旱。
受不利天氣因素影響,上周五,國際谷物理事會(IGC)將美國大豆產量預估下調9.5%,預估產量至7900萬噸,而這一產量也是美國五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IGC警告稱,如果天氣狀況無法快速改善,將可能進一步下修大豆產量預估。
現貨方面,國內產區黑龍江地區油廠大豆收購價大多處于4300元至4450元/噸,農民惜售氣氛濃厚;豆類進口價格方面,國內主要港口大豆分銷價格基本處在4500元至4800元/噸,國內沿海油廠豆粕報價約在4080元至4250元/噸,成交一般。
上游方面,隨著芝加哥大豆期價再度大幅上漲,國內大豆進口成本隨之走高。據測算,美灣8月船期大豆對我國CNF報價715美元/噸,較上周五上漲10美元/噸,合到港完稅成本約5365元/噸;美西11月大豆對我國報價669美元/噸,上漲12美元/噸,完稅成本約5020元/噸。
從下游來看,國內大豆期貨再度進入上漲通道,這將令國內養殖行業雪上加霜。飼料價格大幅上漲,但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持續萎靡,豆粕原材料的上漲壓力將最終轉嫁到養殖戶頭上,進一步壓縮養殖利潤。近期,生豬養殖行業已經是連續幾個月掙扎在盈虧臨界點,利潤空間壓縮將迫使生豬養殖戶減少母豬的存欄數和生豬的養殖規模,為豬肉價格再度快速上漲埋下隱患。(朱賢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