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秈稻 風吹稻花價飛揚
市場對今年早秈稻總產量不抱太樂觀態度、種植成本增加、政策性托底以及庫存較低等因素共振,早秈稻期貨價格處于上升通道中。
每年7、8月份,正值我國南方各省“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豐收時節。然而今年早秈稻期貨價格卻是一路高歌猛進,主力ER1301合約期價從6月初的2600元/噸飆升至目前的近2800元/噸,漲幅高達7.7%。豐收季節期貨價格卻大幅上揚傳遞出怎樣的市場信息呢?
豐收與減產的爭議
目前市場對今年全國早秈稻總產量究竟是增產還是減產爭議較大。農業部信息顯示,2012年我國早秈稻播種面積預計為8800萬畝,較上年增加170萬畝,增幅為2%。播種面積增量主要來自湖南、湖北、廣西、江西,分別增加70萬畝、30萬畝、30萬畝和15萬畝,其他省穩中有增或基本穩定。
一種觀點認為,今年早秈稻單產預計為5420公斤/公頃,較上年基本持平,但較近5年的平均水平下降80公斤/公頃。由于面積增加較多,所以早秈稻產量將繼續小幅增加,估計產量在3300萬噸,略高于2011年的3276萬噸。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早秈稻分蘗、抽穗、揚花的關鍵時期,我國南方主產區經歷了1個多月的低溫陰雨寡照天氣。由于光照不足,部分地區新季早秈稻品質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時,異常氣溫引發的病蟲害較去年偏多,稻瘟病、紋枯病較為嚴重,產量也一定程度受到病蟲害影響。預計某些主產區總產量比去年下降7%—10%。
無論哪種預測,對今年的早秈稻總產量都不抱太樂觀的態度。
種植成本、比價效應提振收購價
早在今年2月,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國家發改委及時發布了繼續在稻谷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的相關政策。日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部門再次聯合發布2012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自2012年7月16日至9月30日,國標三等早秈稻最低收購價為1.20元/斤,比2011年提高0.18元/斤,增幅高達17.65%。2400元/噸的政策底擺在市場人士面前,而且這種政策底仍有逐年抬高的趨勢。
今年早秈稻生產成本明顯提高。江西省2012年春耕期間,化肥價格同比上漲9%,早雜稻種上漲3.5%,農藥上漲4.5%,農用柴油上漲8%,早秈稻種植成本增加到390元/畝,較上年增加10%以上。安徽省早秈稻種植成本也達到360元/畝,較上年增加12%以上。成本提高和單產下降,使得種糧的比價收益降低,稻農的心理預期收購價格要普遍高于國家的最低收購保護價,因此農戶對新季早秈稻普遍存在惜售心理,這也是目前早秈稻各主產區新季稻收購價已經抬高到1.27—1.32元/斤的主要原因。湖南省局部地區早秈稻收購價更是高達1.37—1.38元/斤,遠高于1.20元/斤的國家最低收購價和去年1.28元/斤的市場最高收購價。即便如此,市場上也出現了搶購的苗頭。可見供需緊平衡格局下,種植成本和比價效應對早秈稻價格具有較強的支撐作用。
低庫存和輪庫抬升稻谷價格
經過連續幾年的拍賣,國家早秈稻庫存不斷下降,目前已跌至歷史低位。預計庫存消費比在2011/2012年度會下滑至16%,2012/2013年度會繼續下滑至14%。近幾年,各地糧庫倉容量大幅增加,早秈稻儲備需求也同步增多,以致近兩年在早秈稻入庫期間,各地為爭奪糧源,不惜抬價。
國內儲備稻谷的輪換規律一般是在上半年輪出較多,4、5、6月是各儲備庫的輪出期,下半年集中輪進,8月開始補庫,10月補庫結束。據了解,2012年浙江、福建、廣東、廣西4省地方儲備秈稻輪換量將近200萬噸,銷區補庫壓力仍然較大。今年廣東省部分地方儲備早秈稻補庫招標到庫價約1.53元/斤,除去包裝、運費、收購等費用,預計到產區收購價格可達1.30—1.33元/斤,輪庫使得早秈稻收購價格呈上漲態勢。
市場炒作天氣因素
2012年各種災害性天氣不斷,極大影響了農產品生產。尤其是近期美國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市場對玉米、大豆等農產品產量預期發生急劇變化,使得供需形勢更加復雜。而期貨市場對災害性天氣更為敏感,放大效應更為突出。在這種炒作氛圍下,早秈稻期貨也難以幸免。
目前早秈稻期價正處于上升通道中,新的階段性底部已經從2400元/噸上移至2600元/噸,后期以振蕩向上為主。然而,早秈稻的被替代效應也很明顯,因此在2800元/噸以上的歷史高位,波動幅度將趨于緩和。(華聯期貨 韓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