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澇外旱 期市趁“危”大漲
⊙記者 王文嫣
天公不作美,期市卻迎來牛市行情。
受美國罕見旱災以及國內多地暴雨消息影響,周一內外盤多個農產品期貨品種大幅走強。尤其是豆粕繼上周創下天量交易紀錄后,昨天主力合約開盤不久即封于漲停。
分析師認為,目前災害已造成了確定性的減產影響,導致未來供應趨于緊張。隨著全球經濟持續疲弱,工業生產景氣度不斷下滑,資金參與農產品炒作的熱情將持續升溫。同時,從A股近期表現看,農業及農林漁牧板塊近期表現一直強于大盤。由于本輪農產品期現貨市場上漲具有強勁基本面的支撐,后市農業板塊有望先于大盤走出獨立行情。
豆粕漲停帶動農產品普漲
昨日,連豆粕主力合約1301高開,不久后便封漲停,最終以漲停收盤報3881元/噸,上漲149元/噸。其他豆類期貨同樣表現不俗,截至昨天收盤,大連豆一主力1301合約報4839元/噸,漲170元/噸,漲幅為3.64%,豆油主力1301合約報9886元/噸,上漲272元/噸,漲幅為2.83%。
受到豆類強勢帶動,昨天以油脂為代表的農產品期貨普遍上漲。棕櫚油漲3.02%,菜油、玉米漲幅均超過2%,秈稻、強麥、棉花亦有不同程度上漲,僅白糖收跌0.77%。
周一美盤,玉米則唱起了主角。CBOT12月新作玉米期貨電子盤開盤跳漲4%,最高上沖至771.50美分/蒲式耳,CBOT11月大豆交投也十分活躍,一度漲逾2.5%,均創下了合約高位。
期市多頭氣氛濃厚,歸根到底仍然是天氣因素的炒作。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美國超過1/2的陸地面積正遭受嚴重干旱,其中中西部農作物主產區情況最為糟糕。
盡管大豆8月份才將迎來關鍵生長期,但此前巴西、阿根廷兩個大豆主產國已接連減產共計1750萬噸左右。近期美國新播大豆優良率又創下24年新低,因此明年南美大豆上市前市場供應偏緊漸漸成為共識,機構普遍認為豆類商品近期易漲難跌。
根據美國農業部預計,我國2012/2013年度大豆和玉米對外依存度分別為82%和3.5%,所以大豆和玉米價格的內外聯動性相對較高。
另需注意的是,近期國內多地發生特大暴雨災害,涉及陜西、河南、山東、湖北、四川等農產品主產地。
農產品跟漲玉米糧源緊張
盡管豆粕、玉米等農產品期貨價格近期漲勢較快,與現貨價格依然保持著較高的關聯性。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數據顯示,昨天豆粕現貨竟跟隨期貨走勢出現百元以上的暴漲,昨天全國多地的豆粕現貨報價分別在3850-4080元/噸。南方地區報價相對較高,較前一天上漲130-160元/噸。不過由于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成交情況平平。
昨天,玉米1301主力合約報收于2411元/噸,上漲52元/噸。國內多地主流報價在2390-2600元/噸,平均價格小幅上漲10元/噸。具體交易信息則透露,玉米供應處于青黃不接的時期,糧源相對緊張,中間貿易商存在囤積或者挺價的行為。因此有分析認為玉米現貨價格近期還將穩中走強。
宏源期貨認為南方養殖業的需求變化將是后市玉米價格變化的關鍵因素。近期,農業部公布數據顯示:5月全國生豬存欄量為4.61億頭,環比減少0.4%,同比增加4.2%;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949萬頭,同比減少0.1%,環比增加5.9%,生豬存欄量仍然處于高位,同時7-9月份又是淡水養殖行業的投料高峰期。因此,農林牧漁行業分析人士認為豆粕、玉米需求后續仍將得到較強的支撐。
資金熱捧農產品高燒暫難退
在供求關系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民生期貨等機構傾向于認為后市天氣仍將成為重要的炒作因素,預計玉米、大豆將因天氣因素繼續走強。根據氣象服務機構Meteorlogix本周天氣預報,未來五日預期美國氣溫炎熱且僅會出現少量小陣雨,最高氣溫將重返80-90華氏攝氏度。處于授粉期的玉米作物將繼續承受壓力并受到破壞,南部及東部地區旱情最為嚴重,而持續干旱對于大豆的優良率和灌漿鼓粒也將具有不利的影響。
國內農作物生產形勢同樣堪憂。有“中國棉都”之稱的新疆阿瓦提縣在7月13日至14日凌晨遭遇了大范圍冰雹災害,據統計當地51010畝農田和果園遭受重創,其中棉花受災面積就達到了5萬余畝。部分期貨分析觀點認為,雖然豆類、玉米商品期貨價格已經達到歷史高位,不排除后市有繼續被推高的可能。
“因為除了農產品基本面的因素,隨著近期股市、煤炭、大宗工業品以及貴金屬期貨疲軟,資金轉戰農產品期貨的趨勢明顯。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行也紛紛表達了唱多農產品的觀點。”國泰君安期貨一位分析師告訴記者。
不過也有期貨分析師認為,目前場內多頭以投機游資為主,參與套保交易的企業操作風險較大。(王文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