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百利金融集團遭查封 期貨經紀商監管受熱議
距離曼氏金融(MF Global)破產還不到9個月,眼下又有一家美國經紀商搖搖欲墜。
另一個“曼氏”?
據外媒報道,美國當地時間7月9日,業內知名經紀商美國百利金融集團(PFG Best)創始人兼總裁沃森道夫(Russell R. Wasendorf)試圖自殺,現已被送至醫院緊急救治,目前生死未卜。隨后美國百利金融集團對外發布告示稱,公司賬下所有資金均已被凍結。客戶只能執行平倉操作,不能再出入金或者開新倉。
此后不久,美國百利金融集團被曝其公司賬戶存在異常狀況,一筆2.2億美元左右的客戶保證金不翼而飛,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及其他官方機構已經凍結了該公司賬下的全部資金。另外,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以及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官員已經接管該公司辦公場所,并終止了其所有業務。
隨后,期貨日報記者就此事致電美國百利金融集團上海代表處進行征詢,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未獲得回復。
盡管名氣和規模都遠不及曼氏金融,但百利金融集團(PFG Best)在美國經紀商行業也算一名元老。據公開資料顯示,百利金融集團迄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主營業務涉及期貨交易、外匯、期權和私人資產管理等。在2010年的美國《期貨》雜志的“50強經紀商”調查排名中,該公司綜合排名全美第26名。2011年,美國百利金融集團獲得中國銀監會批準在上海設立了代表處。
又一次倒在“內控”上
盡管事件的后續事態發展仍需觀察,但從這幾年海外經紀商“事故頻出”的情況看,這一次百利金融很可能還是倒在內控問題上。
“一般來說,經紀商出問題大多不在經紀業務本身,而是在其他業務上。”湘財祺年期貨副總裁徐君嶺告訴記者,盡管百利金融的很多情況還有待進一步披露,但從其挪用客戶保證金的這一細節看,與之前曼氏金融的案例很相似,估計百利金融是在自營業務等方面出現較大虧空后,偷梁換柱將客戶資金挪用至公司自營部門填“窟窿”。
據了解,美國百利金融集團最早是以外匯交易起家,隨后又將業務拓展到期貨、期權交易以及私人資產管理等領域。據其公司宣傳資料顯示,2007年該公司的外匯月交易額超過千億美元。
“百利金融在外匯交易方面比較有名,但這個市場的"水"很深。”某海外經紀商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于國際市場中外匯交易多數是場外交易,一些經紀商在接到客戶下單后不會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尋找交易對手盤,而是由公司自營部門先與客戶頭寸進行對賭交易,余下的凈頭寸才會在銀行間市場尋求對沖交易。更有甚者,一些中小型經紀商也不會進行外部對沖,往往持有很大風險頭寸。“這樣的結果就是一旦市場趨勢劇烈變動,經紀商要么大賺,要么巨虧破產”。
徐君嶺也指出,與國內期貨市場客戶保證金受到嚴格監管不同,海外市場特別是場外市場交易中,經紀商自有資金和客戶保證金經常是在一個賬戶下,之間并沒有嚴格的“防火墻”隔離。而場外市場清算制度有不完善的地方,也為經紀商挪用客戶保證金提供了“后門”。
有意思的是,在百利金融網站提供的中文介紹手冊中,特別提到資金安全問題。該手冊顯示,公司受CFTC監管,在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注冊。作為受監管的美國公司,期貨客戶資金采用隔離賬戶存放,外匯客戶資金采用分離賬戶存放,使公司運營資金與客戶資產嚴格分開。
“對于分離賬戶存放,因為缺乏有效地監管,是否真的執行只有等事發后才能知道。”一位行業人士表示,目前曼氏金融集團挪用客戶保證金的追查還在繼續,其中監管的漏洞并不少。如果不加強對相關場外市場的監管力度,類似曼氏金融和百利金融的風險事件可能還會發生。
如果美國百利金融集團最終面臨破產,會對市場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呢?前述幾位市場人士表示,由于百利金融集團業務規模并不大,其所代理客戶的數量有限,對市場沖擊不會比曼氏金融破產那么大,但其對市場的負面心理影響應當提防。同時,由于該公司在中國的代表處設立時間較短,其業務范圍也受到很嚴格的監管約束,該事件波及的國內投資者會比較少。不過,這些人士也提醒,投資者進行外盤交易尋找代理商時,不能一味追求低手續費率,應當在經紀商資質、公司實力等方面的綜合考量上擇優選擇。(張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