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威脅全球農作物收成 農產品邁向新高點
在炒作干旱天氣的推動下,美國大豆價格逼近前期高點。 翟超/制圖
證券時報記者 李哲
全球經濟放緩的沖擊下,大宗商品疲態盡顯,但是農產品卻有希望成為例外,因為干旱天氣正在威脅全球農作物的收成前景。
當前,國際大豆價格已經飆升至2007年至2008年糧食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自從6月中旬以來全球玉米價格已經飆升了30%,距每蒲式耳7美元僅幾美分之遙,而油籽價格已經飆升了15%。對美國糧食產量的擔憂出現之前數個月,干旱還席卷了拉丁美洲大豆生產地區。
與此同時,由于主要出口國俄羅斯小麥產量前景惡化。國際谷物理事會近日已經將2012/2013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估從之前預計的6.71億噸調降至6.65億噸,且遠低于上年度的6.95億噸。預計2012/2013年度末,全球小麥庫存或為1.82億噸,將較上年下滑1700萬噸,且為4年低位。
干旱等極端天氣影響下,價格走勢也區別于工業品期貨價格走勢,整體表現強勁。據國內知名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價格監測,6月大宗58價格漲跌榜中環比上升的商品共11種,集中在農副板塊和化工板塊,漲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農副板塊;漲幅第一的商品為豆粕(5.24%)。
國際市場上農產品走勢同樣強勁。6月,芝加哥農產品期貨價格一改5月份的回落走勢,整體而言呈上行趨勢。其中,玉米期貨一路上行,整體攀升;小麥期貨前半月窄幅波動,后期發力;大豆期貨振幅較大,整體上行。
盡管如此,緊張的供給面仍讓各大投資機構紛紛上調了對于包括玉米、大豆和小麥等主要農產品的價格預測水平。高盛最新報告已經上調預測,預計3個月至12個月后的玉米價格為每蒲式耳6.25美元,高于先前預測的5.25美元;大豆價格升至每蒲式耳15.50美元,高于先前預測的14.30美元;小麥價格預期也從每蒲式耳5.75美元提高至7.15美元。
“未來幾個月美國玉米期貨價格可能達到每蒲式耳7.50美元,12月合約價格甚至會挑戰前期歷史高點7.99美元/蒲式耳。”荷蘭合作報告表示,玉米價格尚未挑戰歷史最高點,這意味著如果美國農業產區的干燥天氣持續,那么此次飆升還會再漲25%。
麥格理銀行在一份中稱,大豆市場基本面要比玉米更加緊張。即使考慮到大豆播種面積數據上調以及大豆單產高于預期,2012/2013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將在1.36億蒲式耳。美國農業部本月初曾預計2011/2012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為1.75億蒲式耳。“未來幾周大豆價格可能漲到16美元/蒲式耳。”該行稱。(李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