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或見底 商品重心有望上移
分析人士表示,下半年可能見底,流動性進一步寬松,大宗商品價格重心有望上移,并有可能在利多消息刺激下出現脈沖式上漲。
2012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及歐債危機沖擊下,全球資本市場對經濟前景的信心發生明顯變化。以原油下跌為指引,大宗商品先揚后抑,尤其是5月份大幅調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市場本輪板塊“升降”運動中,農產品強勢明顯,豆粕更是以14.93%的漲幅遙遙領先。
原油由強轉弱
作為大宗商品的龍頭品種,原油走向反映了全球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格局,同時也對其余商品價格具有標桿效應,進而推動了商品市場二季度以來的下行走勢。
國際油價年初承接去年年底以來的上行態勢,伴隨著伊朗及中東緊張局勢帶來供應緊張預期,布倫特原油刷新了去年以來新高,WTI原油也是一度突破每桶110美元一線。但此后隨著地緣政治炒作因素的消退、歐元區風險事件再度對市場形成間歇性的沖擊、美元的被升值以及全球經濟放緩帶來總需求預期的下調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共振,國際油價再度演繹“黑五月”行情,截至6月下旬,布倫特原油跌破90美元,WTI原油跌破80美元,均刷新年內新低。伴隨著價格下行,基金凈多持倉也從3月份的將近26萬手的年內高位跳水到6月下旬的13萬余手,三個月內幾乎蒸發過半。
對于下半年的油價走勢,市場分歧較大。寶城期貨認為,受制于美國大選年的背景、低于預期的全球經濟增長以及歐元區危機懸而未決,排除地緣政治事件的間歇性刺激,國際原油價格階梯式下移是大概率事件。銀河期貨也認為,中國經濟減速,而歐元區經濟不佳狀況還將維持一段時間,拖累石油需求下滑。
國投中谷期貨研究部則認為,原油供需寬松有望在下半年反轉——由于煉油廠陸續結束維修返工,國際能源署(IEA)在最新的原油市場月報中預計,下半年對歐佩克原油需求將較上半年增加100萬桶/天至3090萬桶/天,進一步顯示三季度全球原油基本面趨緊的勢頭。此外,大地震后日本核電站重啟注定是個持續而緩慢過程,該國原油需求增長有望為全球供需面趨緊提供驅動。7月1日起歐盟對伊朗原油的進口禁令將生效,預計下半年伊朗原油供給同比下滑80-100萬桶/天。“WTI和布倫特原油有望在75美元/桶和90美元/桶實現反彈。”該機構認為。
商品止跌回升
“經濟向下而政策向上的觀點在下半年將繼續演繹。”寶城期貨在報告中認為,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觸底后小幅回升,面臨的壓力仍然來自歐債危機以及房地產調控的持續發酵。經濟亮點中除了刺激之外,基建環保節能等領域的投資增速有望逆周期提前啟動,但大幅投入可能需等到四季度。流動性方面,雖然人民幣短期有貶值預期,但升值壓力并沒有消弭,人均GDP仍有大幅提升空間,預計資金將在國外風險偏好的回升中再次流入中國。
國投中谷期貨研究部認為,隨著6月希臘支持救助黨派成功組閣、歐盟峰會有望取得較大進展,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實施寬松政策的空間依然較大,一輪新的全球寬松貨幣政策周期似乎即將到來。預計由此構成的正面主導話題將推動大宗商品等風險資產市場上行。這其中,和原油關系密切的橡膠因下游消費不暢,6-7月份膠市仍將弱勢,到8-9月份逐步企穩;塑料在貨幣寬松信息不斷釋放的背景下,預計四季度仍有走出低迷甚至有反轉可能。(胡東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