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種蓄勢待發 下半年期貨投資機會多
由和訊網、財經中國會聯合主辦、北京期貨商會協辦的“2012年商品夏季投資策略沙龍研討會——希臘生死劫”于2012年6月19日下午2:00在昆泰嘉華酒店舉行,眾多專家對商品期貨的現狀與未來展開了熱烈討論。
大宗商品價格往往取決于宏觀因素的影響。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吳泱認為,目前中國處在“內憂外患”的宏觀環境之中。國內方面,從2011年開始政府進行了新一輪主動宏觀調控,GDP增速有所放緩,目前各項經濟數據還在探底過程之中,未來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會為這個經濟數據有一定的預期和前瞻,到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將呈現探底反彈,股票市場出現底部抬高的可能性很大。國際方面,歐債危機還會進一步影響全球,歐洲經濟仍然面臨著衰退的風險;美國經濟雖然溫和復蘇,但復蘇的力度還是比較弱,而且最近三個月的非農數據也大大低于市場的預期;新興市場也處于增長乏力的困境里,現在新興市場的貨幣政策最近也是有所連續放松。如果歐債危機一旦惡化的話,對全球經濟的沖擊還是非常大的。
中投期貨研究所所長漆志云給出了農產品趨勢分析的幾個要點:宏觀環境是農產品的基準,決定整個商品價格的高低,而庫存是決定農產品趨勢的最重要因素,農產品的底由成本決定,頂由消費及資金決定,此外,供求關系決定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區間,農產品行情一般是供應短缺啟動行情,消費旺盛發展行情,資金炒作行情開始發狂,并最終結束行情。
漆志云看好今年豆粕、豆油的行情。他表示,豆粕是農產品最強的品種。中國企業在全力進軍養殖業,很多大的央企開始養豬、養雞、養鴨,建大型的養殖場,未來不到三年、五年,中國所有的散戶養雞、養鴨不會存在,因為央企投入量非常大,個人根本無法與他們抗爭。現在豆粕消費非常好,玉米也在漲,豆粕也在漲。至于豆油,漆志云表示,大豆行業要漲的話必須豆油猛漲,否則行業不能算真正漲。所以豆油可以做多頭,可以長期持有。目前豆油處于無序波動狀態,但筑底體征顯現,現在可以等待買入機會,或者以8900—9363為區間做震蕩。一旦向上突破9380,則存在一輪上漲行情,今年機會非常多。相反,漆志云看空棉花、玉米、白糖等,他認為目前棉花和玉米只是一個反彈。格林期貨研究總監李永民對此表示贊同。而美爾雅期貨總經理助理、研究培訓中心負責人孫晉對棉花的走勢略有異議。他認為棉花在19400—19800元是政策的底部,如果價格到這以下,可以進行買入操作,并預計今年下半年棉花會在19800—20400元這樣的區間進行波動。
中糧期貨首席金屬分析師梁麗娟認為美元步入到長周期的上漲格局中,并且QE3不會推出。梁麗娟認為,美國是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家,相對它的貨幣整體相對是具有增長的潛質,而美國目前雙赤字的格局在未來兩三年之內會緩解,倒不是說它會變成貿易順差的模式,而是說貿易逆差的幅度會有所降低,一個全球經濟體貨幣,再加上貿易逆差改變,必然會導致升值,所以美元長周期是上漲的格局。同時,梁麗娟認為銅的價格仍然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價格的低點在7、8月份產生的概率非常大,如果其中出現48000—50000之間的低點,將是非常理想的買入情況,對于有訂單的下游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庫存的機會。9月份開始,有色金屬會迎來年內一個比較大級別的相對反彈,鋁鉛鋅和銅的走勢情況相對類似,但幅度上會比銅要差一些。針對投機來說,如果這波大宗商品的調整能急跌的話銅會是最好的品種。貴金屬方面,目前上方對黃金的壓制在1680美元/盎司附近,如果這一波上不去,黃金會進入下跌的空間,年內低點看1400美元/盎司附近,白銀大概看23美元/盎司。
同樣認為QE3不會推出的還有徽商期貨研究所所長賀贊輝。賀贊輝對能源化工板塊進行了分析。他表示,能源化工行業在6—7月在技術和產業空頭壓制以及宏觀逐步轉好的情況下震蕩筑底,8月以后等到中國二次降息和消費旺季來臨的時候將會有多頭行情。產業面上,由于需求增速放緩,產能擴張加速,今年中國PE產品價格壓力較大,而上游原油、乙烯大跌,品種間價差出現扭曲,近期石化基本正常生產,下游農膜需求處于傳統淡季等多因素交織,導致塑料短期跌勢難止。但由于歐債危機6月現小高潮,避險資金拋售商品意愿達到高潮后將會逐步回流,再加上中國經濟穩增長逐步起效,塑料將從宏觀面得以弱市支持。如果股市在未來三個月或一個月能橫盤震蕩的話,將會給商品市場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運籌帷幄,所以8月份可能是很好的機會。
對于最近港交所收購LME的事件,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認為,交易所想做大做強,股東之間的兼并重組是很正常的,像美國的CME、CBOT、COMEX都在合并,也包括歐洲的交易所。這次LME的被收購是商業資本運作的行為,和背景沒有太大的關系。港交所一直有財力,對商品期貨也盯了很長時間,而與國內三大交易所競爭如原油期貨等,意義不大,而通過更有效的資本運作,把LME買下來,這就直接拿到世界定價權,而且交易規模量一下就上來了。(康耕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