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下半年漲聲或再起
證券時報記者 巖雪
在“瘋狂的白菜”終于回復白菜價之后,“蒜你狠”卷土重來,大蒜部分地區零售價已達到8元/斤,雞蛋價格近期更是大幅飆升,從3.5元/斤一躍至5元/斤甚至更高,變身“火箭蛋”。雖然農產品價格總體平穩,但在天氣等炒作潮的助推下,業內專家擔憂今年下半年農產品價格還將再掀漲潮,稱需警惕下半年消費物價指數(CPI)“東山再起”。
事實上,進入今年以來,暴漲的不僅僅是大蒜。3月,北上廣等地大蔥價格突然快速上行,“10元買兩根”從童話變成現實。4月,國內多個大型水果市場往年數十元一斤的櫻桃突然漲至逾百元一斤,被戲稱為“櫻謀詭計”。5月初,廣州、北京等地的大白菜更賣出了豬肉價。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認為,這一輪雞蛋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因為在過去半年,雞蛋的各種生產因素確實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包括出現了瘟疫,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使得雞蛋的供求發生變化。而大蒜的漲價,短期內則主要是由于天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大蒜、雞蛋價格暴漲,也引發了市場對下半年農產品價格可能再次上漲的擔心。
“由于生產資料、人工、土地使用費等成本的上升,農產品價格上漲是總的趨勢。”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表示,大宗農產品出現大起大落的可能性比較小,小宗產品可能還會出現像大蔥、大蒜那樣的大幅波動。
而光大期貨分析師趙燕更是認為,“在全球極端天氣現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后期天氣行情一旦引發,將有望助推農產品價格重拾升勢”。
不過鄭風田同時表示,蔥蒜等非生活必需品的農產品暴漲暴跌也與游資炒作有關。特別是在實業經濟不濟的當前,尋求出路的產業資本也給游資操縱農產品價格提供了可能。
與此同時,專家們還提醒,食品價格向來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占據重要權重,農產品價格又是影響食品價格的最直接因素,需警惕下半年食品價格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東山再起”。
“如果農產品新一輪炒作之風抬頭,國內農產品價格重拾升勢,在一定程度上拉升通脹水平,進而使得CPI繼續上攻應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
中信建投宏觀經濟分析師胡艷妮認為,由于資源稅改革、公共品漲價、勞動力價格上漲、油價高位徘徊、新一輪食品漲價周期等中期因素的存在,本輪CPI低點或出現在年中,下半年CPI具備“東山再起”的條件。(巖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