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大宗商品有風險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歐債危機再度爆發的背景下,5月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經歷一輪暴跌,投資者信心驟降,大量資金逃離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盡管從目前的價格來看,一些大宗商品已經具備投資價值,但6月市場風險依然存在,投資者抄底仍需謹慎。多頭持倉量持續下滑
在本周“黑色星期一”的斷崖式下跌后,最近幾天,大宗商品似乎正在恢復元氣。繼周三小幅上漲之后,昨日在外盤商品市場大漲的刺激下,國內包括豆粕、白糖、棉花、螺紋鋼、橡膠、燃油等均有小幅回升。不過,多數分析師表示,這幾日上漲,并不意味著大宗商品已經走出低谷,投資者切勿盲目抄底。
大宗商品的此輪暴跌的確不是幾日就能恢復過來的。上周,追蹤24種原料價格走勢的標普高盛商品現貨指數下跌6.4%,創下去年9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其中,原油價格下跌8.4%至近8個月最低水平,棉花價格跌至27個月新低?;窘饘僦校嚦蔀轭I跌品種,當周跌幅達到5.6%;銅期貨價格下跌3.9%至去年12月20日以來最低的水平。
整個5月,標普高盛商品現貨指數累計下跌13%。6月4日,該指數一度降至571.5點的18個月低點。據介紹,在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期間,標普高盛商品現貨指數曾出現持續跳水,7個月內下跌61%。相比之下,該指數在今年2月觸及715點的高位后一路下滑,目前累計跌幅為20%。
大宗商品的頹勢不僅僅反映在現貨價格上,作為“風向標”的期貨合約持倉量也出現了不同尋常的降幅。CFTC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當周,機構投資者削減了18種美國商品期貨和期權的凈多頭頭寸至62.0715萬份合約,較前一周下降8.1%。至此,整個5月份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大宗商品凈多頭頭寸累計下降26%。自今年2月底以來的過去3個月中,機構投資者持續削減凈多頭頭寸,累計削減幅度達到47%,為2008年10月底以來最長的看空周期。
未來價格走勢不樂觀對于大跌之后出現的反彈,多數行業人士并不看好。以有色金屬為例,海通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陶金峰認為,雖然有色金屬期貨出現了小幅反彈,但這主要是市場期盼G7財長會議商議采取措施解決歐債危機等因素,并不是整個基本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市場人士分析,由于希臘將于6月17日舉行第二輪選舉,多數投資者仍擔憂希臘會退出歐元區,一旦最壞的預測成為現實,有色金屬價格仍會出現幅度不小的下挫。
近日,法國興業銀行亞洲大宗商品策略師JeremyFriesen表示,5月的這輪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主要源于人們對經濟增長的擔憂以及美元走強。展望下半年,來自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還是會阻擋大宗商品市場復蘇的步伐。
JeremyFriesen表示,雖然從價格來說,一些大宗商品已經具有投資價值,但其中蘊含的風險還是不少,因此投資者仍需持謹慎態度?!翱偟膩碚f,我們可能更傾向于一些戰略性產品如食品、農作物等,因為這些品種更加有彈性,而且如果今年氣候不好的話,這些產品的價格會更堅挺。銅等基本金屬對目前市場上的各種風險較敏感,尤其是對中國經濟的走勢反應較大。盡管我們較看好能源類大宗商品,但接下來幾個月里,對任何產品看多都是存有一定風險的。”(李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