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所國際化沖動 資本市場將全面開放
“我希望明年的今天能夠邀請像摩根大通這樣的國際投資者來談談參與上海石油期貨交易的感受。”5月29日,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褚玦海在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向摩根大通中國區大宗商品負責人喬睿杰發出了邀請。
褚玦海渴望全世界的投資者都可以用自己的貨幣參與上海石油期貨的交易,喬睿杰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人民幣是否可以自由兌換,它是國際投資者參與上海石油期貨交易的前提條件。而這正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一個重大金融創新和突破,石油期貨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資本項下開放的試點。
記者注意到,6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人民幣資本賬戶和金融市場開放,允許境外機構到國內發行股票、債券和基金等,國際板試點啟動,推進衍生品市場開放,允許境外機構參與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
原油期貨有望年內推出
中國外匯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敏銳地關注到上海期貨交易所把今年的主題定位為創新與服務。
實際上,石油期貨推出相當復雜,需要央行、證監會、發改委、外管局、海關、財稅、商務、法制和三大石油公司等很多部門的支持,涉及一系列制度調整和法規修改。以至于有人開玩笑說,上海期貨交易所如此費力去推石油期貨,還不如收購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或者迪拜石油交易所。但是,這并沒有阻止上海期貨交易所國際化的沖動和金融創新步伐。
上海期貨交易所通過建立一個石油期貨的離岸交易市場繞過眾多制度性的障礙,開始了一場改革和創新的嘗試。上期所的有色金屬在全球市場具有一定的定價能力,但與國內三大期貨交易所一樣僅僅是區域性的交易平臺;而石油期貨作為第一個國際化交易的平臺將改寫中國在國際原油市場沒有定價權的歷史。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逾越認為,未來,紐約、倫敦、迪拜和上海將連成一個全球24小時不間斷交易的石油市場。
上海石油期貨設計的原則是建成一個國際化交易的平臺,實行凈價交易,在保稅區完成交割,采用美元計價,人民幣結算,投資者在敞口額度范圍內可以實現多幣種與人民幣之間的自由兌換,方便國際投資者參與。
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王立華透露,今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白銀期貨之后,將繼續推出有色商品指數和期權,并計劃在今年推出第一個國際化交易平臺原油期貨,此后逐步推進有色金屬等品種的國際化交易。
“當前,歐元岌岌可危,全球貨幣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原油為首的大宗商品出現定價混亂,上海應該盡快公布石油期貨的方案,開始模擬測試,有利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某些規則,石油期貨可以倒逼國內原油定價走向市場化,也有利于中國這樣的石油第一大消費國爭奪定價權,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胡逾越說。
實際上,上海期貨交易所為推出石油期貨已經做好了相關準備,等待正式啟動。在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彭剛向喬睿杰拋出一個問題,“國際投資機構是否準備好參與上海石油期貨交易,你們了解上海石油期貨交易的有關規則嗎?”
期貨法提速
石油期貨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第一個國際化交易的平臺,有別于過去國內交易的期貨品種,也需要一部適應國際化的監管法律,期貨監管需要與國際接軌,而現有的期貨條例已經難以適應監管的需要。
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前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前證監會主席周道炯和前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等人在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都紛紛呼吁盡快出臺期貨法。
“現在的金融創新非常快,而期貨立法趕不上發展的需要,現有期貨條例是2007年修訂的,更多強調監管,限制了創新與發展;比如,現在推出期權需要做市商,期貨公司是最好的選擇,但條例規定期貨公司不能做自營,石油期貨更是一個國際化的交易平臺也需要法律來監管和調整。”胡逾越說,這兩年不僅場內市場創新動力比較強,場外市場發展也很快,過去都是采取打壓創新的辦法監管,立法監管應該鼓勵創新,在實踐中不斷規范。
“現在期貨法起草小組組長由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接替周正慶主持,她是一個市場派。最好在本屆人大任期內就完成期貨立法,否則,難以適應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形勢。”胡逾越說。
王立華告訴記者,上海期貨交易所在積極推動并參與了期貨立法,期貨法出臺后,那些限制期貨業發展的條款都會取消。(金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