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減稻增種植風險提升
在自4月16日開始的考察(東線)中,我們途徑鶴崗、寶泉嶺、蘿北、富錦、建三江、雙鴨山及佳木斯,腳步幾乎遍布三江平原,但沿途幾乎未見大豆蹤跡。“不種大豆了”是產區發出的統一聲音。
部分地區大豆絕跡
從種植面積變化趨勢來看,大豆種植面積向玉米、水稻轉化是近兩年黑龍江東部及東北部地區的共同特點。其中,水稻面積增加迅速,在條件便利的地區,旱田向水田轉化尤為迅猛。在鶴崗周邊、寶泉嶺管局,尤其是富錦至建三江管局地區,水稻種植面積大幅增長。但部分地區由于水源及地形限制無法轉化為水田,在這些地區玉米則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在途經依蘭縣團山鄉前程村時,我們發現這個村子700多公頃耕地中,玉米種植面積達到600公頃。從老鄉那兒我們了解到,三四年前這個村子大面積種植大豆,但在去年增加玉米種植,而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大豆則徹底絕跡。這種狀況在雞西、七臺河、牡丹江及哈爾濱周邊地區也十分普遍。
種植效益方面,1公頃耕地能收獲5000斤大豆,但玉米則能達到20000斤。以新糧上市不久的收購價格計算,即按大豆1.8元/斤、玉米0.7元/斤,種植1公頃大豆的收入是9000元,而種植玉米的收入則達到14000元。即使考慮到1公頃玉米種植成本較大豆高出2000元,兩者的利潤也存在3000元的差距。而水稻與大豆相比,這種種植收益差距更為明顯。2011年這種種植收益差距引發的種植面積變化已經十分明顯。另外,今年黑龍江降雪量稀少,尤其是東部地區土壤墑情不足,干旱使得玉米這樣的耐旱作物更受青睞。
成本提升增加農戶種植風險
盡管玉米、水稻價格節節走高,但種植成本上升讓農民同樣面臨風險。2012年種植成本全線攀升,地租普遍上漲,產量較高地塊每公頃地租上漲幅度在1000—1500元,機耕費用受柴油價格上漲影響漲幅亦在15%—20%。同時,玉米種子價格大幅上漲,目前玉米種子價格在14—14.5元/斤,與去年相比上漲幅度在70%—80%。尤其在北部地區,部分早熟品種種子價格更為驚人。在寶泉嶺管局我們遇到一位農民,由于播種時間較早,他采取了覆膜以保證地溫,而僅僅覆膜一項,每公頃土地種植成本就增加1200元。原料價格提升使得農作物種植成本較去年大幅上升,即使2012年農作物價格與2011年持平,農民的種植收益也將面臨大幅下滑風險。
部分農戶繼續看好余糧價格
少數貿易商收購數量下降,同時其剩余庫存量亦有明顯下滑,我們走訪的數家貿易企業目前的玉米庫存僅為去年同期50%左右。
農戶手中余糧數量略超去年。近兩年由于新糧收購價格較高,前期農民銷售進度較快,在鶴崗、佳木斯及富錦一帶,目前農民手中余糧數量僅為25%—30%。雞西、雙鴨山、七臺河及牡丹江一帶我們走訪的村屯中,部分農戶余糧數量較多,未售糧比例達40%左右。據了解,這部分余糧大多會在7月份前后才會被銷售,農戶對屆時的玉米價格預期也較高,多表示玉米價格漲至1.1元/斤才會賣出。
搶購有望支撐現貨價格
在黑龍江東部及東北部地區,玉米產業快速擴張帶動玉米收購行業飛速發展。考察隊一路僅看到兩家收購大豆貿易商,目前東部地區現貨收購多以玉米及水稻為主。考察地區沿線玉米烘干塔林立,在雙鴨山福利屯,一位米廠經理介紹,當地玉米貿易商在短短兩三年內擴張至300余家,當地烘干塔數量遠超實際所需。
由于近兩年玉米價格快速上漲,貿易商收購積極,搶糧現象十分普遍,中間流通環節的積極收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玉米價格。但從我們走訪的貿易商來看,多數企業收購數量不及去年,集賢華泰糧油有限公司去年玉米收購量達到2.7萬噸,而今年僅僅收購了1.3萬噸。目前由于農民忙于備耕,現貨購銷十分清淡,多數企業日收購量在20—50噸之間。盡管2012年黑龍江玉米種植面積繼續增長,但仍難以滿足貿易企業收購需求。預計2012年秋季玉米現貨收購仍較為緊張,而貿易企業的搶購或將支撐玉米現貨價格在較高水平運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