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資金撤離 玉米遭遇重壓
自3月16日創出2497元/噸歷史新高價位以來,大連玉米主力C1209合約回落至2407元/噸,持倉較高位大幅縮水至63.8萬手,較最高持倉下降30余萬手,資金撤離導致市場信心不足。
分析當前市場疲軟背景,主要受春節之后進入玉米市場的外部投機資金逢高獲利了結離場影響,價格上漲通道破位后,在無大型資金影響的背景下,市場投資目光重新聚焦現貨基本面供需關系。
產區售糧進度加快,市場供給非常充足。從市場供需結構來看,農戶余糧存量依然較高。截至3月30日,本網統計東北及華北主產地區售糧進度為67.83%,去年同期為78.77%,已售數量較去年同期仍然減少614.52萬噸。
受產區玉米供應量增加,北方港口面臨高庫存困擾,大量糧食滯留港內,庫存積壓高達200余萬噸。港內收購價再降20元/噸至2380元/噸,市場買方觀望情緒增加。而廣東周邊港口庫存同樣繼續激增至50萬噸,成交價為2510元/噸,優質玉米上周末再降10元/噸。由于南方高溫天氣影響,糧食儲備風險加大,短期內價格仍將有回落空間。
由于豬肉價格持續下跌,玉米、豆粕等原料養殖成本大幅增加,上一輪生豬養殖利潤大幅縮水,散養戶也僅能維持薄利狀態,所以今年初春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受挫。飼料企業銷量也較同期下降20%左右。同時面臨東北玉米價格過快上漲,所以企業庫存一直處于偏低水平,以隨收隨用為主。
食品安全效應繼續危及玉米深加工產業。自去年年中開始,淀粉和酒精下游市場需求不暢,企業一直在虧損狀態下艱難維持生產。東北中小型淀粉加工企業早已在春節之后全部停工檢修,當前全國深加工企業開工率僅為55%,采購能力持續下降。
隨著進口數量的持續增加,對市場后期影響將越來越大。當前南方銷區已進口400萬噸玉米入庫,尚未釋放到市場中,并且6月左右有36萬噸玉米集中到港,已對市場預期形成了較大偏空影響,這也是近期價格回落的原因之一。
截至4月16日,9月合約完稅進口成本為2408元/噸,免稅為2140元/噸;1月合約完稅進口成本為2208元/噸,免稅為1963元/噸。無論與當前的期貨價格或是廣東港玉米成交價均存在較大價差空間。
中國清明假期間,國際市場受美國農業部公布新季玉米種植意向數據影響,連漲3日共上漲60美分/蒲式耳,漲幅為10%。隨后在美國農業部公布的4月供需報告中,年度庫存數據較上月預估持平為8.01億蒲,與市場預期偏離較大,構成短期利空因素。
國際宏觀經濟方面,希臘問題稍作喘息,西班牙債務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中東局勢依然處于動蕩之中,而美國經濟依舊復蘇緩慢。在整體經濟不振的大背景下,商品市場很難在短期內重新繼續強勢牛市行情,未來價格或以寬幅震蕩為主。
在當前經濟擔憂情緒逐漸增加和國內供大于求的現貨市場背景下,玉米價格很難出現過度漲幅。雖然現貨價格依然保持高位,但市場已開始顯露疲態。場內炒作資金的撤離,必然將使期貨價格向現貨市場靠近。
目前,現貨價格下行趨勢已經啟動,但受貿易商成本推動,近期現貨價格穩中趨弱,而近期期貨市場屢次資金試探,上行動能越來越顯乏力。若無重大政策提振市場,期貨價格將以震蕩下行趨勢為主。
(作者系中國玉米網研究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