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壓力難見消弭
盤點上周(4月9日-13日)密集出臺的各種經濟數據,分析人士認為,國內經濟增速在季節性因素推動下回升勢頭弱于預期,而信貸增長和疊加季節性旺季因素后卻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都不如意,再加上進出口數據依舊疲弱,商品價格還將進一步承壓。
經濟增速不如預期
銀河期貨宏觀研究員趙先衛指出,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利空市場,無論是反應經濟總量的GDP同比增速回落至8.1%,連續5個月下滑,還是投資增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中國經濟降溫明顯,這里面既有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因素,也有實體經濟自主需求下降的因素,但客觀上對商品市場形成利空。”
海通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陶金峰認為,一季度GDP增長8.1%低于市場預期,經濟增速放緩態勢明顯并有“硬著陸”的風險,數據對工業品偏空,農產品雖然利空影響相對較小,但由于政府調控干預,其市場熱度最近也明顯降溫,特別是谷物。
“國內經濟整體來看仍處于尋底過程中。”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程小勇表示,三駕馬車中,投資將受到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下降的拖累,基建增速雖有上升,但對沖力度有限;由于收入增長緩慢,消費動力趨弱,消費增速將穩中趨緩;外圍經濟增長仍舊疲弱,出口對經濟的拖累將越來越明顯。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減速,特別是今年一季度GDP超預期減速,將導致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進一步放緩,進一步打擊原本就因缺乏實際消費需求支撐的商品投機性漲勢。
一些國際機構也持相同觀點。IMF上周二在其全球經濟展望中表示,疲軟的世界經濟展望表明,大宗商品價格可能在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出現下降。而全球增長面臨的一個相當大的下行風險,令商品價格面臨進一步下調的風險。該組織同時警告,大宗商品出口國應為未來商品價格增速遠低于過去十年的速度、甚至是事實上的下降做好準備。
商品投機性漲勢受限
“由于貨幣政策大規模松動的可能性下降,商品投機性漲勢受到限制。”程小勇表示,3月份基建投資和CPI反彈,以及3月貨幣信貸增速的回升,符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一季度例會公告中所提到的“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的政策目標,反映了貨幣政策總量放松的成效。不過由于貨幣信貸增長在3月已經明顯恢復,同時3月CPI有所反彈,因此短期內進一步具有信號釋放意義的貨幣放松措施出臺的概率下降。
而基于對全年外匯占款增量較去年大幅下降擔憂,央行不排除需要進一步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來反向對沖,以保持貨幣信貸的適度增長,這就需要關注外匯占款的變動。程小勇認為,由于2012年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這將進一步吸引國際熱錢的流入,逆轉外匯占款的下降趨勢,從而使降準的可能性存在但有很大變數。
無獨有偶,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14日在中國證券報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陽光私募金牛獎頒獎典禮暨精英論壇”上也表示,信貸和貨幣供應量的放大雖然對支持短期經濟恢復有幫助,但因為政策放松所引導的流動性松動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出現。“資金面大幅度松動主要的時期已經過去。”他在演講中說。
內需疲弱打壓商品
海關數據顯示,3月份出口、進口同比分別較2月下降9.5個和34.3個百分點,顯示進出口內在增長動能仍然偏弱。剔除季節性擾動之后,出口增速在低位企穩,進口增長則顯著下降。3月份出口季調后季環比折年增長4.0%,與2月的2.7%基本持平。中國需求的疲弱制約了一季度的進口,國際商品價格遭遇沉重打擊,銅和原油等具備風向標作用的商品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中國出口增速維持低位充分反映了國際市場需求的疲弱。數據顯示,3月份PMI新出口訂單指數(領先出口同比增速3-6個月)較2月上升0.8個百分點至51.9,但升幅顯著低于歷史同期均值,季調后則較上月下降。匯豐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則仍處于收縮區間。往前看,全球增長分化,美日經濟溫和增長,歐債危機雖有所緩解但歐洲經濟難免衰退,分析人士判斷中國對歐洲出口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維持同比個位數的低增長,拖累中國整體出口增速在二季度繼續放緩。加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的滯后影響,預計短期內出口增長難以顯著反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