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洋:推動農產品衍生品創新
昨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在鄭州商品交易所舉辦的“農產品期貨高層座談會”上表示,期貨市場為三農服務還需進一步完善,與國際市場相比,我國上市的農產品期貨相應的期權、指數等衍生品少,下一步要擴大相關上市品種,并破除涉農企業參與套期保值的一些障礙。
姜洋表示,近年來,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比較穩定,服務三農的功能在不斷深化。目前上市的27個商品期貨中一半是農產品。大類的基礎性的糧棉油糖等品種已在我國上市。
“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已經成為東北、華北、云南等地農民以及農業產業組織安排農業生產、調整種植結構、確定銷售計劃、鎖定預期利潤的重要手段。”姜洋表示,近些年在農產品的生產、貿易和消費各個環節,期貨市場起了一定的作用,期貨價格已成為安排農業生產、調整種植結構的重要價格信號,這有助于化解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
不過,姜洋認為,目前國內期貨市場為三農服務還需進一步完善。從產品開發來講,相對成本比較低的期權產品尚未涉及。期權產品更加靈活、低廉,對于農民來講更加適合,但期權的要求更高,風險控制的要素更多。
此外,姜洋還表示,涉農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還存在一些障礙,一方面對國資管理體系的涉農企業來說,國有資產管理有一套考核指標,對參與期貨市場非常慎重,考核評價會計體系中現貨和期貨不是統一核算,單算期貨虧損時,就會對企業參與期貨產生負面看法;另一方面,信貸資金參與期貨套保也存在制度上的障礙。
姜洋認為,繼續做深做精期貨市場服務三農,可以在產品的設計上適應市場,也可以從期貨市場的業務創新上考慮。但是,現貨企業使用期貨工具還受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其他相關制度的制約,要推進期市服務三農,需要各個層面形成合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