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膠面臨下行風險
收儲的利好支撐已在年前的橡膠上漲行情中得以體現,后期隨著開割期的全面開展,以及下游發展的低迷,滬膠進一步上行的空間不大。
清明節后的首個交易日,滬膠主力合約創出近期新低,周一出現增倉拉升趨勢,收復60日均線,這是否意味著滬膠將展開新一輪的上攻態勢?但是,鑒于天膠后期供應壓力逐步顯現,以及下游需求復蘇緩慢,預計滬膠后市仍將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
供應壓力逐步顯現
目前泰國北部橡膠已經陸續開割,近期南部有少量雨水,預計在4月中上旬宋干節后將逐步開割,開割步伐較往年略有提前。作為我國主要天膠產區的云南,前段時間因持續干旱延遲橡膠開割,新膠上市時間略有延遲。
從主要產膠國當月天膠庫存來看,停割期2—5月天膠庫存處于明顯的下降趨勢。但今年各產膠國庫存相對去年同期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如果需求不能及時跟上,季節性供應減少因素對膠價的支撐作用略顯不足。根據相關數據分析,保稅區橡膠總量的合理庫存為10—12萬噸,若庫存在15萬噸以上,貿易商會減少甚至停止國外采購,打擊國際膠價,甚至能階段性的主導國際膠價走勢。目前青島保稅區庫存下降緩慢,但與合理庫存差距仍然較大,對膠價的上行形成壓力。
主要產膠國當月天膠庫存(千噸)
下游企業步履維艱
輪胎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占總成本的比例約為80%,而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占整個原料成本的比重維持在60%左右。根據天然橡膠價格變化對毛利率影響的模擬分析,天膠價格波動將對輪胎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由于2011年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價格暴漲,大幅抬高了輪胎企業成本,加之勞動力成本和融資成本上升,給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了很大困難。同時整個輪胎市場需求低迷,競爭更為激烈,產能普遍過剩,庫存不斷上升。雖然輪胎企業在各種壓力下對產品進行了調價,但調價仍無法跟上資本與人工成本上升的步伐,致使企業利潤大幅下降,虧損企業逐漸增多。目前工廠由于輪胎銷售不暢,全鋼胎出現庫存積壓現象,企業開工率整體維持在8—9成,輪胎價格有明升暗降趨勢,企業利潤微薄。
輪胎出口前景堪憂
自2009年奧巴馬宣布對中國輪胎實施限制性關稅以來,我國輪胎對美出口受到了嚴重影響,2010年美國從中國進口輪胎數量比2009年下降23.6%,2011年中國輪胎市場在美國的份額已從2009年的42%下降至30%。雖然從份額上來看,中國輪胎企業仍是美國進口輪胎的主要市場,但憑借成本的優勢,美國近兩年加大了對泰國、印尼輪胎的采購,2010年美國從泰國與印尼兩個市場的進口量飆升,突破1000萬大關。
目前,美國對華貿易態度趨于強硬,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原定于今年9月到期的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不久后將提交審議,可能會延期。并且從2012年11月1日起,歐盟將實施強制性輪胎標簽法規,給輪胎貼上標簽進行分級,產品出口到歐盟的輪胎和汽車制造商必須遵守新輪胎標簽法規。如果該條例執行,我國輪胎企業的出口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綜上所述
收儲的利好支撐已在年前的橡膠上漲行情中得以體現,后期隨著開割期的全面開展,以及下游發展的低迷,滬膠進一步上行的空間不大。從技術上來看,目前滬膠主力1209合約跌破前期振蕩區間底部,有進一步下行的趨勢,預計將跌破26500元/噸的支撐位,建議投資者逐步建立空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