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滴滴自主品牌“青桔共享單車”在成都上線。滴滴供圖
傳聞已久的滴滴共享單車自有品牌上線了。1月25日,新京報記者獲悉,滴滴自有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在成都上線,同時滴滴共享單車平臺也上線。目前成都用戶可通過滴滴平臺騎行青桔單車、小藍單車以及ofo小黃車,前兩者支持免押金騎行。
至此,滴滴出行旗下已經有了青、黃、藍三種顏色的共享單車。滴滴還會吸納其他共享單車品牌嗎?日前滴滴成立代號為“黑馬”的事業部,在杭州內測共享電單車,并在北京啟動共享電動汽車項目。如此一來,滴滴1-10公里的出行生態圈形成閉環。在共享出行的競爭中,滴滴將以何種角色出現?
滴滴用青桔置換了部分小藍
“青桔”單車為滴滴自有品牌。新京報記者獲悉,“青桔”之名呼應滴滴公司名“小桔科技”。
此前滴滴托管已經失敗的小藍單車。2017年底小藍單車資金鏈斷裂,陷入供應商和押金拖欠風波。關于用戶關注的押金問題,根據托管協議,滴滴不會接盤小藍單車的品牌、押金、欠款等,但用戶可選擇將小藍APP內的押金、特權卡及充值余額轉換為等值滴滴單車券和出行券。昨日開始,成都的小藍單車用戶可以選擇是否轉換為單車券和出行券。
經過滴滴維修后,部分小藍單車重新回到了成都街頭。滴滴表示,用戶在滴滴平臺進行芝麻信用認證后,可以免押金騎行青桔和小藍兩個品牌的單車。由于小藍單車經回收、維修后,仍有部分達不到使用要求,滴滴用青桔單車置換了部分損壞的小藍單車。
此外,滴滴平臺進行芝麻信用認證后,用戶可以免押金騎行小藍單車和青桔單車。滴滴希望優化用戶的使用流程,減少押金負擔。用戶需要更新至滴滴出行APP5.1.28版,以體驗這兩個品牌的單車。
此前媒體曾傳出滴滴自有單車今年將投放600萬輛,北京、廣州、深圳在首批投放城市。情況若屬實,在多地政府部門已出臺共享單車“限投令”的情況下,滴滴如何實現大批量入局?對此問題滴滴方面一直沒有回應。
回顧2017年,共享單車的發展如“坐過山車”。年初各玩家攻城略地、極速擴張;到年中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相繼停運;隨后,小鳴單車、酷騎單車、小藍單車面臨押金難退情況,永安則與哈羅單車走到了一起;摩拜單車與ofo小黃車不斷傳出將合并消息。
在這種大環境下,滴滴如何安排旗下三個共享單車品牌之間的關系,已持續引發業內關注。
滴滴推免押金,ofo面臨尷尬
滴滴的共享單車平臺,將會把免押金騎行作為主推,此舉或令ofo小黃車略顯尷尬,畢竟ofo小黃車是有條件的免押金,目前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城市還未開通此項服務,滴滴此舉是否會引發ofo小黃車用戶“退押金潮”待需觀察。
早在2016年10月,滴滴出行便入局共享單車,參與了ofo小黃車的C輪融資,據工商資料顯示,在ofo小黃車D輪融資前,滴滴占股25.32%,擁有兩席董事會席位。
此后滴滴向ofo派駐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滴滴開放平臺負責人南山和滴滴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市場和財務部門。然而2017年11月,滴滴系三位高管被爆“休假”,ofo方面表示“個人原因休假實屬正常”。一時間雙方關系生變引發關注。
業內將之解讀為滴滴與ofo漸行漸遠。據媒體報道,滴滴試圖促成摩拜單車與ofo小黃車的合并事宜,遭到ofo小黃車管理層的強烈反對。滴滴內部員工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付強已回滴滴任職。
在這種情況下,ofo很難配合滴滴的大出行生態閉環計劃,滴滴必須另起爐灶。
據接近滴滴人士提供消息,從2017年底,滴滴自主品牌的共享單車計劃就已經出臺。
接觸小鳴,滴滴建“復活者聯盟”?
托管小藍單車、自推共享單車平臺,滴滴出行的共享單車大棋不止于此。組建“復活者聯盟”似乎是滴滴在共享單車領域的計劃。新京報記者已從多方信源獲悉,滴滴正與陷入困難的小鳴單車商談合作事宜。新京報記者聯系小鳴單車前CEO陳宇瑩,以及實際控制人鄧永豪,但未獲官方證實。
小鳴單車作為共享單車第二梯隊的領頭羊,主要覆蓋華南、江南的二三線城市,其引以為傲的便是研發了電子圍欄的技術,簡而言之,用戶只能在規定區域停放車輛,否則歸還將失敗。但小鳴單車也深陷“押金難退”泥沼、資金短缺,用戶、員工紛紛維權,廣東消委會多次約談,并將其起訴至法院。
“滴滴的目標是成為共享單車的入口,以后用戶就不需要下載那么多共享單車APP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小藍單車才入駐6個城市,用戶數量相對較少;而酷騎單車、小鳴單車覆蓋率高、用戶多、資金缺額大,“滴滴若牽手小鳴單車,或沒有小藍單車那般容易。”
建“黑馬”事業部,入局共享電單車
滴滴的雄心從來不局限于此,從滴滴出行APP便可看出,“快車、出租車、專車、豪華車、公交、順風車、單車、代駕、敬老出租、自駕租車、二手車”共11門類。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1-10公里出行生態圈中,滴滴唯獨缺席了共享電單車。近日,多個信源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滴滴目前在杭州嘗試共享電單車業務,已成立代號為“黑馬”的事業部,主攻共享電單車,進一步完善共享出行大生態。2018年上半年,滴滴計劃在至少三座城市上線共享電單車,并且已經得到了當地交通運輸部門的支持。
此前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出臺政策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地交通部門也表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
共享電單車一出生就被外界認為“有共享單車的夢,沒有共享單車的命”,把目標定在解決“最后3-10公里”出行難題,注定了其將生存在共享單車和網約車的夾縫中。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共享電單車的產品屬性十分尷尬,若要解決最后一里路可以選擇共享單車,若需遠途出行可以使用網約車。
“滴滴入局共享電單車,或將稀釋少量共享單車及網約車的份額,意義不大。”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滴滴此舉更多出于完善出行閉環的考慮,以及應對共享單車兩大頭部玩家對于此領域的布局。
滴滴撒網:完善出行生態閉環
2017年12月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曾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滴滴對于共享汽車也有想法。
在程維看來,新能源汽車購買成本高,使用成本低,家庭購買的性價比并不高,汽車共享將是一個趨勢。
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滴滴方面表示,將加大在AI人才貯備以及交通服務,技術上的投入規模。將持續提速智能駕駛與智慧交通的能力建設,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服務體系;以引領全球汽車與交通產業的變革,助力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
此輪融資是此前滴滴新能源布局的后續進展。2017年11月初,程維在聯合國總部透露,已攜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GEIDCO)合資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構建充換電體系、儲電、電池再利用等新能源汽車配套支持服務產業,提供新能源汽車服務。(記者 陳維城)
看似穩定的移動出行格局近來頻生變化,美團在多地上線網約車業務;摩拜也推出了共享汽車服務;滴滴接管小藍車并宣布將推出自己的共享單車平臺。
在業內看來,滴滴接管小藍單車,并打造自有品牌踏入共享單車市場的行為并非意外之舉。一些小藍單車用戶認為,押金能換成滴滴打車券的話,尚可接受;也有用戶表示“只要押金,不要券。
滴滴出行1月8日公布,平臺2017年全年為全國400多個城市的4.5億用戶,提供了超過74.3億次的移動出行服務(不含單車及車主服務)。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已在近期完成對小藍單車的收購,并已簽署收購協議。昨日滴滴方面未否認該消息,稱目前不便公開回應。
滴滴出行昨日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最新估值超3000億元人民幣。有消息稱滴滴新一輪投資方包括阿布扎比慕巴達拉公司(Mubadala)和軟銀集團。
12月18日晚間,上市公司高鴻股份公告稱,央行已同意一九付變更主要出資人,由高陽捷迅將一九付100%股份轉讓給新增出資人上海時園科技有限公司,本次股權轉讓的交易價款確定為人民幣三億元。
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5日在此間透露說,到2020年,滴滴出行在其平臺投放運營的電動汽車將超過100萬輛。
8月24日消息,近日,滴滴出行獲得了由信陽市交通管理部門頒發的首張《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
8月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與沃爾沃汽車在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正式簽署協議,成立技術合資公司。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Daimler)董事局成員、戴姆勒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唐仕凱(Hubertus Troska)日前表示,戴姆勒目前正與中國本土共乘企業滴滴出行討論潛在的合作事宜
處于行業纏斗中的ofo,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滴滴系子公司。
處于行業纏斗中的ofo,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滴滴系子公司。
2017年7月25日,ofo進行新一輪人事調整。滴滴系三名高管進駐ofo,其中最高職位是ofo執行總裁,由滴滴品質出行事業群總經理付強出任,此外兩名分別是滴滴開放平臺負責人南山和滴滴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市場和財務部門。
29日,網約車平臺滴滴對記者表示,按照北京市網約車細則的規定,將于4月1日前停止對全北京地區(包括六環外)外地牌照網約車進行派單。
公眾對漲價的擔憂不無道理:如果公眾用腳投票出來的互聯網企業,最后只是另一個網絡版出租車公司,從情感上難以接受。而取得壟斷地位后轉身就漲價,也有點強行收割用戶紅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