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穩定的移動出行格局近來頻生變化,美團在多地上線網約車業務;摩拜也推出了共享汽車服務;滴滴接管小藍車并宣布將推出自己的共享單車平臺。這些變化表明了什么?又會給行業和普通用戶帶來哪些變化呢?
移動出行混戰:跨界搶地盤
這些變化發生后,記者分別采訪了三家企業。滴滴方面表示,共享單車本身會給用戶帶來便捷與實惠,其布局跟網約車業務并不沖突,只是出行場景不同。
上線共享汽車業務后,摩拜稱,旨在用自己技術,打造車、樁、網一體化的交通立體模式,一站式解決消費者從騎行、到駕駛、再到騎行(騎-乘-騎)的多場景出行需求。
美團點評方面表示,其使命是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而餐飲、娛樂等業務均與出行緊密相連,進入出行服務,恰好是讓用戶體驗更便捷。
對于這些變化,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易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這其中,只有外賣業務看起來和移動出行的聯系有點遠,但實際在國際上,包括Uber在內的網約車企業,早就開始做外賣業務了。
“美團布局網約車的心態可能是‘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另外這也可給美團的上市再加‘故事’”。李易說。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滴滴就入股了外賣平臺餓了么;Uber也在2014年推出了外賣業務Eats,另外,他們還有配送服務Uber Rush。
李易分析,原來大家都認為外賣、網約車、共享單車會分別成為行業寡頭,但目前這些變化表明,一旦形成平臺經濟,是很可怕的,業務沒有邊界,并且隨時可跨界,現在是外賣,未來還可能做快遞。
燒錢大戰很可能再次來襲
這一輪跨界搶地盤來勢洶洶。有消息顯示,美團網約車對司機端抽成比例為8%,這比滴滴整整減少了一倍以上,而且在部分地區還有獎勵,例如北京前5萬名司機前三個月零抽成。
記者還注意到,不知是否因為競爭壓力,老牌的網約車企業易到最近也下調了司機端的抽成比例,從原來的21%下調為5%。不過易到現在的實際控制人、韜蘊資本創始人溫曉東表示,這和美團把傭金降到8%沒什么關系。
不止是網約車,在共享單車領域,平臺之戰也一直是在“燒錢”的狀態中。各種優惠、免費騎行活動不斷;摩拜和ofo等推出的月卡模式,更是價格低廉,最低僅2元就可包月。
另外,為什么說移動出行領域燒錢大戰有可能重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司機對網約車平臺忠誠度并不高,有網約車司機對中新網記者直言,“自然是哪家平臺給錢多跑哪家。”
“這種狀況下,燒錢大戰的可能性很大。”李易分析,如果滴滴反應不夠靈敏,美團網約車就有機會做大;但如果滴滴反應,就需要調整司機抽成比例等。不過李易還表示,如果滴滴反應夠靈敏,在網約車領域,其他平臺或很難再與之抗衡。
滴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程維也評價了美團網約車,他說,中國有350家網約車平臺,多一個競爭者而已,滴滴碰到了太多的對手,美團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強的。
用戶享受補貼打車、騎車的優惠將更多
企業混戰移動出行,用戶能得到哪些實惠?經歷過2014年網約車補貼大戰的用戶都知道,動輒十幾元的紅包不是鬧著玩的,一個打車起步價妥妥地就有了。移動出行一旦再次引發燒錢大戰,紅包自然是少不了的。
李易稱,對廣大用戶來說,移動出行混戰肯定是好事,競爭存在,服務才會更好,用戶還有可能得到競爭補貼。
另外,用戶在移動出行體驗上也會更好。試想一下,一份共享單車押金,多種共享單車隨便騎;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網約車接駁不卡殼,1分鐘的時間都不會讓你浪費;你的外賣可能是網約車送來的,更快更穩不撒湯;更甚者,說不定未來還可以在車上吃外賣呢。
這些都不是沒有可能,比如,滴滴已經推出過“一鍵叫小龍蝦”服務;其平臺上也已匯集了專車、快車、順風車、共享單車等功能,而且未來共享單車還會納入包括ofo、小藍車在內的多種共享單車。
種種跡象表明,未來移動出行一個APP解決所有事兒是大概率事件。摩拜也表示,未來用戶將無需切換APP即可使用摩拜共享汽車,實現開鎖、還車、訂單支付等功能,一個APP滿足多種出行需要。
但問題又來了,同樣是一個APP囊括移動出行所有服務,你是選擇摩拜、美團、還是滴滴?巨頭之爭,恐怕撕戰仍是少不了的。(記者 吳濤)
在業內看來,滴滴接管小藍單車,并打造自有品牌踏入共享單車市場的行為并非意外之舉。一些小藍單車用戶認為,押金能換成滴滴打車券的話,尚可接受;也有用戶表示“只要押金,不要券。
滴滴出行1月8日公布,平臺2017年全年為全國400多個城市的4.5億用戶,提供了超過74.3億次的移動出行服務(不含單車及車主服務)。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已在近期完成對小藍單車的收購,并已簽署收購協議。昨日滴滴方面未否認該消息,稱目前不便公開回應。
滴滴出行昨日宣布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最新估值超3000億元人民幣。有消息稱滴滴新一輪投資方包括阿布扎比慕巴達拉公司(Mubadala)和軟銀集團。
12月18日晚間,上市公司高鴻股份公告稱,央行已同意一九付變更主要出資人,由高陽捷迅將一九付100%股份轉讓給新增出資人上海時園科技有限公司,本次股權轉讓的交易價款確定為人民幣三億元。
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5日在此間透露說,到2020年,滴滴出行在其平臺投放運營的電動汽車將超過100萬輛。
8月24日消息,近日,滴滴出行獲得了由信陽市交通管理部門頒發的首張《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
8月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與沃爾沃汽車在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正式簽署協議,成立技術合資公司。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德國汽車巨頭戴姆勒(Daimler)董事局成員、戴姆勒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唐仕凱(Hubertus Troska)日前表示,戴姆勒目前正與中國本土共乘企業滴滴出行討論潛在的合作事宜
處于行業纏斗中的ofo,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滴滴系子公司。
處于行業纏斗中的ofo,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滴滴系子公司。
2017年7月25日,ofo進行新一輪人事調整。滴滴系三名高管進駐ofo,其中最高職位是ofo執行總裁,由滴滴品質出行事業群總經理付強出任,此外兩名分別是滴滴開放平臺負責人南山和滴滴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市場和財務部門。
29日,網約車平臺滴滴對記者表示,按照北京市網約車細則的規定,將于4月1日前停止對全北京地區(包括六環外)外地牌照網約車進行派單。
公眾對漲價的擔憂不無道理:如果公眾用腳投票出來的互聯網企業,最后只是另一個網絡版出租車公司,從情感上難以接受。而取得壟斷地位后轉身就漲價,也有點強行收割用戶紅利的感覺。
8月1日下午,一個重大消息炸開了: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朋友圈里震感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