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繼續暫停。央行1月9日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后處于適中水平,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當日凈回籠1300億元。這是央行連續第12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12個交易日里累計凈回籠10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今日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的表述從原先的“較高水平”變為“適中水平”,表明銀行流動性水平正趨于下降。
從貨幣市場利率來看,市場流動性仍較為寬松。8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繼續集體走低。隔夜Shibor下行2.3個基點,報2.4610%。1個月期Shibor大幅下跌8.7個基點,報4.2886%。
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略有上行,資金面正回歸中性。7天質押式回購(DR007)加權平均利率報2.6963%,較前一個交易日略微回升,但仍處于較低水平。1個月期質押式回購(DR1M)加權平均利率略微上行至3.7926%。
目前,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削峰填谷”的目標明確,意在通過凈回籠資金來對沖年末財政存款投放效應,維持流動性總量的中性。業內預期利率繼續下行的空間有限。
興證固收研究團隊認為,1月中旬后,繳稅等因素對流動性或再次有擾動。目前金融機構超儲率偏低,外匯占款變化趨于平衡,市場流動性狀況受財政存款等因素擾動明顯。中旬后,繳稅和春節臨近可能會再次擾動市場流動性情況。特別是在監管趨嚴環境下,金融機構資金過橋作用被削弱,銀行和非銀、大銀行和小銀行的流動性分層可能進一步加劇,往后資金面又會回歸偏緊局面。
昨天,央行公告宣布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并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征信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將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籌)的相關情況予以公示。
央行公告,由于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1月3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此為央行連續第八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當日900億逆回購到期,凈回籠900億。
央行公告稱,在現金投放中占比較高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在春節期間存在臨時流動性缺口時,可臨時使用不超過兩個百分點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使用期限為30天。
央行在昨日發布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簡稱“《規范》”),根據風險防范能力的分級對個人客戶的條碼支付業務進行限額管理,新規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記者關婧)央行在昨日發布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簡稱“《規范》”),根據風險防范能力的分級對個人客戶的條碼支付業務進行限額管理,新規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了《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范(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范(試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北京網絡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規范》的發布、落實能夠嚴守金融安全底線。
快速發展的條碼支付業務將告別“無證駕駛”,迎來監管規范。人民銀行27日正式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并配套印發安全技術規范和受理終端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在連續多日放水之后,公開市場終于調轉了“風向”。央行21日進行7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具體為300億元7天品種、300億元14天品種和100億元28天品種。
央行20日開展了8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14天和28天品種分別為400億元、300億元和10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5%、2.65%和2.8%。鑒于當日有7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全天實現凈投放100億元。
2017年接近尾聲,下季房價走勢如何?12月19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公布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接近一半的調查對象預期“基本不變”,近10%的居民預期“下降”。
中國人民銀行15日發布《中國人民銀行自動質押融資業務管理辦法》,《管理辦法》自2018年1月29日起施行。
央行4日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周一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統籌監管,開展對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
央行28日開展了2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期1300億元,14天期1100億元,63天期100億元,等量對沖當日25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回籠量。
23日,央行進行1400億元7天、1200億元14天和100億元63天逆回購操作,當日17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全天凈投放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