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共享單車行業還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而轉入下半年,進入“死亡”名單的企業越來越多,小藍、酷騎、小鳴相繼倒下,行業“雙寡頭”局面愈加明顯,有關摩拜和ofo兩家行業巨頭將合并消息也不時傳出。
共享單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是強強合并還是企業繼續競爭前行?政府與企業的責任邊界如何清晰界定?在激烈的市場角力下,有關共享單車的未來備受社會各方關注。
專家指出,解決共享單車治理難題,需要企業、政府及廣大用戶多方“共治”,方能共贏共享這美好的生活方式。
行業態勢
資本傾向合并 企業更愿競爭
行業巨頭合并早已不是新鮮事,滴滴與快的、美團與大眾點評、百度外賣與餓了么都在資本力量下完成了合并。如今,外界對于摩拜與ofo的合并有著諸多猜想。共享單車背后高強度的融資,給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帶來不小壓力。
ofo投資人、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表示,摩拜和ofo已經占據了共享單車95%的市場份額,兩家企業每月仍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運營,兩家企業只有合并才有可能盈利。但在被問到“誰合并誰”時,他表示“對資本來說并不重要”。此外,ofo的天使投資人王剛也表示,從資本驅動的角度來看,ofo和摩拜合并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摩拜的投資方也曾表示出合并的意愿。摩拜投資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周逵認為:“大家份額都不太增長的時候,是合并的時機。”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投資人態度轉變的最主要原因,是兩家共享單車企業燒錢太快,現金流幾乎只出不進,財務前景堪憂。
不過,就目前來看,摩拜和ofo并沒有合并的意向,他們認為目前的市場空間足夠大,可以容納兩家巨頭,更希望能保持創業者的獨立性。
“不覺得有合并的可能,任何企業獨立是有原因的。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花了上百年時間將產品差異化,摩拜也要這么做。”談及并購問題,摩拜CEO王曉峰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他依然希望能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ofo方面也不支持合并,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論壇上被問及合并問題時表示:“競爭是企業進步的原動力,希望資本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
根據公開發布的數據,ofo和摩拜已占據共享單車行業近95%的市場份額。艾媒咨詢CEO張毅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摩拜與ofo能否達成合并,主要看資本的態度。現在資本在極力推動,但ofo和摩拜還沒達成合作意愿,主要是因為利益、估值、企業文化還沒談攏。
在中大創投總裁鄭貴輝看來,目前共享單車的競爭主要靠打消耗戰,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總體而言,資本是理性的,合并有利于資源的優化,合并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規則約束
行業監督敦促用戶文明騎行
從網約車等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依托科技創新而新興的行業,如果要長遠發展,就必須規范行業發展,精細化行業管理。作為企業向社會提供的一種公共資源,面對頻發的共享單車亂象,如何規范行業管理?
廣東省政府參事、華南城市研究會名譽會長王則楚認為:對“共享單車”的概念,交通部一直將其界定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實際上是一種面向公眾的租賃行為。
“共享單車帶來的困擾,終究應交由單車企業來負責。”王則楚認為,互聯網自行車租賃已使用了大量公共道路資源,當單車對社會產生治理壓力時,單車企業應主動承擔責任。
王則楚表示,從管理角度來看,單車亂停亂放等“道德問題”,應該從規則上去想辦法治理。如對未在指定停車區內停車的用戶,可予以懲罰。而現實情況是,目前發生的不少類似的問題,除了用戶投訴反映外,并沒有真正能產生約束力的獎懲規則。
王則楚建議,應盡快出臺關于共享單車管理的法案,對單車企業,要從法律層面約束單車企業的行為。
南方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獲悉,最讓基層工作人員頭痛的,是共享單車企業倒閉后,道路上大量被遺棄的單車無人處理。
對此,王則楚則提出,目前所謂“倒閉”的單車企業,實際上并未真正宣告破產,“倘若已徹底倒閉,則應從法律層面對單車這一財產進行處置”。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認為,“便利性”既是共享單車走紅的原因,也催生了亂停亂放亂破壞等問題。因此,共享單車企業急需積極承擔責任,設置約束準入機制,提高騎行標準,“不能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氛圍”。
“文明騎行需要用戶自律。”彭澎強調,不少騎行者因“便利”慣了,并未約束自身,共享單車企業要重塑文明騎行規則,對違規的騎行者亮黃牌,讓文明出行成為騎行的基本準則。
“有形之手”
創新治理引導共享單車健康發展
過去一年多來,迅猛發展的共享單車,向政府“拋出”一個又一個難題。今年清明節假期,深圳灣公園被共享單車“攻陷”;8月,廣州多條城中村不堪重負,向共享單車“亮紅燈”;還有12月初東莞出現的共享單車一夜之間塞滿街道的現象……
在此情況下,政府監管被提上日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先后發布共享單車管理辦法,提出控制總量、有序停放、保障騎行者人身安全等手段。
“從目前各地出臺的政策法規看,政府的引導作用比較明顯。”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葉林對共享單車的治理問題一直十分關注,“我們梳理了8個城市的指導意見,發現這幾個城市均從停放管理、押金管理和用戶安全保障等民眾關注的問題,對行業進行規范管理。”
不過,葉林也發現,不少地方的新規發布后,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不少城市多頭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對車輛投放總量的控制手段有限。從實際情況看,政策執行效果欠佳。”葉林說。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多頭管理等職責不清晰的問題,部分地區已著手探索創新治理舉措。
記者梳理發現,包括廣州、深圳的指導意見中,均對交通、城建、城管、公安、金融等部門職責進行了明確。同時,這兩個城市也在今年8月對各大運營企業發出“禁投令”,控制轄內單車總量。其中,深圳還通過搭建數據監管平臺的方式,以大數據、信息化的手段,對平臺企業進行監管。
此外,各地還在探索通過電子圍欄技術,以設置“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的形式,協同企業規范用戶亂停亂放的問題。
在不少專家看來,在盈利點尚不明確的共享單車行業,很有可能“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因此,政府除了需要因地制宜加強設施和道路建設,為共享單車的騎行和停放提供便利外,還應創新治理方式,統一行業標準,嚴格市場準入,確立企業的“退出機制”,保障用戶合法權益,避免共享單車淪為“城市垃圾”。
記者手記
共治共贏方能共享美好生活
在經歷了粗放發展期后,共享單車的“負面效應”已引起社會關注。梳理共享單車的發展脈絡,輿論主要關注兩方面:一是在資本的驅動下,共享單車企業快速擴張占領市場;二是大量共享單車給社會秩序帶來的巨大沖擊。
優與劣并存,點贊與批評同在,輿論場的激烈博弈,呼吁社會理性地審視共享單車。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越發感覺到,當前,共享單車處于關鍵的發展期,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共享單車時下面臨的焦點問題,才能使這個行業獲得可持續的生命力。
共享單車企業層面,須積極承擔主體責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共享單車企業搶占市場的方式,不能光靠數量,而要重在質量,不斷改進優化用戶體驗,不能為了搶占市場,而忽略了共享單車的準入規則。
從政府層面來看,治理共享單車亂象,政府仍需不斷創新,精準施策。一方面,要在源頭引導規范行業發展,避免企業不計成本、逾越規則的競爭手段。同時,引導規范共享單車押金的監管,保障用戶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治理要精細到地方、街道,對重點區域出現的問題,要持續地去解決,形成示范效應。此外,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通過發動志愿者、“單車獵人”等社會正能量,讓共享單車的“破壞性”力量失去釋放的環境。
從用戶層面來看,每一個人在享受共享單車帶來的生活便利的同時,都應該遵守使用規則,遵從社會公德,切不可因貪圖小便利而無序使用共享單車。
解決共享單車治理難題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共享單車企業、政府有關部門及廣大用戶“共治”,才能共贏共享這美好的生活方式。(記者 湯凱鋒 彭琳 徐勉 余秋亮 實習生 夏維蘭 策劃:王更輝 姚燕永 統籌:孫國英 湯凱鋒)
12月21日上午,市民投訴稱,在揚州路中段,有人可能從樓上扔下一輛共享單車,卡到行道樹杈上,一時無法取下。21日上午9時許,鄭報融媒記者在揚州路中段附近廊道內看到,一棵景觀樹上,高高地懸掛著一輛紅色共享單車,后泥瓦已經斷掉。
12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開表示,支持廣東省消委會就小鳴單車不退押金問題提起公益訴訟,并呼吁《電子商務法》對此作出立法規制。
一旦ofo和摩拜合并,市民選擇共享單車出行那么只有一個“正確選擇”,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反壟斷法反對將導致競爭減少和價格上漲的公司合并發生。
單車企業倒掉,消費者維權之路可謂舉步維艱。對于一家行將破產的企業,工商投訴基本上是沒什么作用的。網傳有律師組織消費者群體維權,那么訴訟維權可行嗎?
對共享單車來說,適當收取押金是對車輛使用的一種前置性擔保措施,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預先賠償,如果使用正常,就應該“即租即押、即還即退”。
5日,被推至風口浪尖的小藍單車終于公開亮相,與摩拜單車、ofo小黃車、永安行、優拜單車、哈羅單車、拜客出行等共享單車企業同時接受了中消協約談。
繼12月1日舉行共享單車問題座談會商討消費者押金問題解決辦法之后,中消協今天再次就共享單車押金等問題約談摩拜、ofo、永安行、哈羅等7家共享單車企業
中消協在京召開共享單車企業公開約談會。強化責任意識,自覺承擔共享單車行業健康發展的主體責任,確保企業運營狀態安全穩定有序;
11月30日,有媒體報道稱“摩拜和ofo小黃車兩家企業資金告緊,已經開始挪用用戶押金填補缺口”,不過,兩家企業迅速發聲回應。
共享單車的誕生,方便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然而,停車混亂也影響了部分市民的體驗。
要獲得融資,一要會講故事,二要有用戶數量,三最好有輿論關注。于是,你會發現2017年整整一年,共享單車行業的新聞幾乎從未斷過。
一旦消協提起公益訴訟解決“退押難”,效果應當好于個體消費者打官司。公益訴訟能夠讓所有共享單車企業看到,在一個個弱勢用戶的背后,站著一個強大的組織。
平臺經濟中的押金具有群體大等特殊性,并不是一個小問題,不能依靠企業自己的“自覺”,亟待有關部門多加監管,而這也是共享單車等平臺經濟健康良性發展的基本前提。
共享單車企業倒下之后受到影響的還有供應商。據媒體報道,目前小藍單車拖欠供應商款項高達2億元,涉及70余家供應商。此外,報廢后的共享單車怎么回收、回收后如何處理,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押金難退只是共享單車企業倒下之后面臨的一個問題,供應商找誰要賬、報廢的車輛誰來管也是十分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