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10月底,創業板有78家醫藥生物行業的上市公司,占創業板公司總數的11%,市值達7933億元,占創業板市值比重為14%,上市以來收入及凈利潤平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2%和18%。
這些上市公司奮斗在化藥、生物制品、中藥、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等各個領域,匯聚成為創業板極具特色和影響力的板塊之一,也在為“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聚焦行業前沿 著力研發創新
新藥研發是醫藥生物行業發展的源動力,也是實施國家戰略、建設醫藥強國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藥物研發大多以仿制為主,研發強度也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而創業板醫藥生物公司利用自身活力與體制優勢,突破仿制藥為主的觀念桎梏,加大研發強度,逐步成為新藥研發的明星企業。2016年年報顯示,78家創業板醫藥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7.3%,遠高于《“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的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的目標。
以貝達藥業為例,該公司近3年研發費用累計投入3.7億元,年均研發強度近14%。公司自主研發的埃克替尼屬于國家1類新藥,也是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公司的埃克替尼2016年銷售突破10億元,在我國的該細分市場已確立其領先的市場地位。
力推醫療器械升級 深耕醫療服務
醫療器械行業是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朝陽行業,被列入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批創業板公司把握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機遇,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加速實現進口替代。
以樂普醫療為例,作為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上市以來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達29.6%和12.8%。公司是國內高端醫療器械領域能夠與國外產品形成強有力競爭的少數企業之一,其全降解血管支架有望成為國內第一個上市的國產完全可降解支架產品。又如華大基因,作為國內少有的掌握核心測序技術的企業之一,它依托世界領先的生物信息研發、轉化和應用平臺,為國內的2000多家科研機構和23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基因組學類的診斷和研究服務,助推高端醫療器械的進口替代之路向縱深發展。
與此同時,一批創業板公司順應國家醫改導向,以新模式、新業態為犁,深耕醫療服務新興領域,實現快速發展。
比如,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醫療機構,愛爾眼科通過分級連鎖和合伙人計劃的創新模式,已成為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眼科醫療機構和眼科醫療人員人才最多的機構。公司上市以來利用募集資金及自有資金迅速拓展醫院網絡,連鎖醫院由2008年的15家發展到2017年6月底的76家,正崛起為中國眼科領域的一支勁旅,也成為社會辦醫的一面旗幟。
此外,在發展中藥產業方面,創業板公司也有所建樹——一批具有擁有核心技術的創業板中醫藥企業,不斷融合現代醫學技術,推動中藥的應用與發展,同時還非常注重知識產權保護,通過申請專利、中藥保護品種等方式,構建完善的中藥技術產權保護體系,對于保護、傳承、發揚我國中藥產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借助資本市場 實現跨越發展
創業板公司上市之初往往存在主營業務集中、產品單一的特點,醫藥生物細分行業領域眾多、技術壁壘高、市場規模小,內生式發展困難較多。面對企業內生發展的瓶頸,紅日藥業、翰宇藥業、凱利泰、泰格醫藥、博騰股份等30家創業板醫藥生物公司,利用資本平臺,通過產業鏈并購、多元化并購等方式,完善產業鏈布局或者迅速進入相關細分市場,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另一方面,醫藥生物屬于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更加需要資本市場再融資制度為其發展續力。2014年,創業板再融資制度破冰,一批醫藥生物公司踴躍嘗試,利用資本市場滿足其融資需求,實現快速發展。樂普醫療、迪安診斷、和佳股份等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了10億元以上的資金;福瑞股份等公司通過創業板特色的小額快速機制成功融資;香雪制藥成為創業板首家成功配股融資的公司;陽普醫療、翰宇藥業、東寶生物等公司成功發行公司債;和佳股份、康泰生物等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其可轉債再融資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醫藥行業的高速發展,產業基金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創業板至少有29家醫藥生物公司設立產業并購基金,占創業板醫藥生物行業公司比重近四成。其中愛爾眼科于2014年成立眼科行業第一只醫療行業并購基金,樂普醫療、迪安診斷、泰格醫藥等公司參與發起成立的產業基金超過2家。(記者 張憶 編輯 弘文)
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創業板的作用日益凸顯。
6日,上證綜指低開后弱勢震蕩,午后翻紅創反彈新高后再度陷入震蕩,最終漲0.03%報3385.39點,連續四日小幅上升;創業板指強勢站上1900點,創近五個月新高;深成指漲0.34%報11024.59點,亦創階段新高。
本周創業板表現活躍,市場熱點轉換明顯。券商人士認為,創業板短線仍處反彈窗口,但牛熊趨勢不明。并購重組的推進能改善市場情緒,促進資產優勝劣汰。
近期雖然周期股行情仍然大行其道,但上證指數尤其是上證50已呈高位震蕩態勢,而創業板指悄然構筑了穩步上升通道。
本周二A股震蕩盤整,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微漲0.07%至3281.87點,深證綜指漲0.37%至1879.16點。此外,中小板、創業板兩綜指分別收漲0.18%、1.18%。由盤面看,權重股略有調整,部分題材股則比較活躍,如雄安概念,創業板表現也很強勢。
從今天來看,證金等“國家隊”疑似抄底昆侖萬維、蘇交科等創業板個股的消息,是引爆行情的導火索,但在行情被點燃后,創業板的火能燒多久,成為目前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是什么促成了創業板在今日的暴跌?也許,早在創業板龍頭股樂視網(30.680, 0.00,0.00%)陷入“逼債危機”的那一刻就已經有了苗頭,而巧合的是,在創業板暴跌5%的這一天,樂視網開了史上最短的一場股東會,歷時同樣15分鐘。
近日3家公司公告調整限售期。此前業內紛傳的創業板定增規則即將修改,修改后的規則將與主板、中小板保持一致。創業板的再融資項目, 即使溢價發行,認購定增的普通股東也要面臨鎖定一年期限。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表示,今年要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完善主板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
今日,創業板指低開后直線拉漲,截至發稿,創業板指報2940.52點,漲3.18%。目前場外配資活動主要通過恒生公司HOMS系統、上海銘創和同花順統接入證券公司進行。
創業板跳空低開后繼續探底,盤中跌破2500點,跌幅超7%。近11個交易日以來,創業板總跌幅超過36%。(原標題:創業板跌破2500點 近11個交易日累計跌36%)
隨今日滬指大跌,創業板指也未能逃脫下跌命運,截至收盤時下跌8.91%,創業板本周累計下跌11.89%,周跌幅超10%。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收4192.87點,跌334.91點,跌幅7.40%,成交7878.36億元;深成指報收14398.79點,跌1293.65點,跌幅8.24%,成交5551.38億元。
周一滬深兩市雙雙高開,券商股開盤大漲,地產、保險、鋼鐵、有色、等權重股抬盤,銀行、煤炭、石油股走軟。今日開盤,上證綜指報5174.42點,漲8.07點,漲幅0.16%,成交93.95億元;深成指報18182.64點,漲84.37點,漲幅0.47%,成交76.83億元。
創業板早盤低開后數度沖高,然而在9:55左右迎來一波跳水,指數隨即跌破3700點。截至發稿,創業板報3683.97點,跌0.46%。(原標題:快訊:創業板沖高后跳水 3700點再度失守)
與定增方案相比,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公司實控人賈躍亭拋出的一份百億元的減持計劃。公告顯示,未來6個月(5月29日~11月28日),賈躍亭將根據上市公司資金需求進行減持,預計減持其個人直接持有股份不超過1.48億股,即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