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項目陸續上市 市場憧憬A股誕生“華為板塊”
官兵/制圖
隨著華為對外投資入股公司陸續啟動上市進程,多家公司的預披露申報稿將華為的PE投資成果一一展現。而據對華為PE投資有一定了解的人士透露,這只是華為PE投資的一部分,后續可能還會有更多投資項目隨著上市披露而曝光。
或許與深圳改革開放試驗田有關,深圳知名高新技術企業大多數比較善于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比如騰訊不僅僅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在私募股權投資(PE)市場因設立產業共贏基金且頻頻大手筆投資同樣聞名;而華大基因此前更是傳出百家PE機構爭相求入股的消息。
相比之下,偏居深圳特區原關外的華為公司給人的印象,似乎與資本市場的關系不夠親密,最典型的莫過于一直以來的“拒絕上市”。
不過,隨著華為對外投資入股公司陸續啟動上市進程,多家公司的預披露申報稿將華為的PE投資成果一一展現。而據對華為PE投資有一定了解的人士透露,這只是華為PE投資的一部分,后續可能還會有更多投資項目隨著上市披露而曝光。與此同時,隨著TMT行業的投資熱潮興起,擁有電子信息技術背景的華為人成為PE機構競相挖掘的對象,越來越多的原華為人加入到PE投資并成為一個行業現象。
江湖流傳
“華為PE投資很多”
暴風影音日前發布上市預披露申報稿,即將開啟創業板上市征程。公開資料顯示,為了實現在A股市場上市,該公司此前已進行了一系列股權調整。其中,暴風影音原來所獲得的經緯中國和IDG美元基金的投資全部退出,但人民幣基金仍然保留少許股份,而退出部分的資金由中信證券旗下的金石投資和華為投資購買。華為投資出資近億元,占公司發行前股份3.89%。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華為投資第一次以PE投資機構身份現身A股市場,最早可見于潤和軟件創業板上市。
不過,與華為入股暴風影音的簡單表述相比,入股潤和軟件則作了詳細說明。資料顯示,潤和軟件由周紅衛、姚寧等8位自然人在2006年6月共同發起成立,前身南京云潤主要從事軟件外包業務。2010年8月和2011年2月,潤和軟件經歷兩次增資擴股或股權變動。華為投資則是在2011年2月入股的。彼時的申報稿顯示,“綜合參考公司資產規模及盈利能力,經各方協商確定,本次增資擴股價格為6.6元/股”,而華為投資一共認購了285萬股,現金出資共計1881萬元。華為以自有資金入股。“該價格相當于公司200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全面攤薄后每股收益0.44元的15倍。”申報稿中說明了華為增資價格定價的依據。
不過,對比2010年8月5日增資擴股的價格和2011年2月的一次股權轉讓價格,華為入股成本最高。比如在2010年8月入股的焦點科技,當時每股的認購價格為6.5元。在2011年2月還發生一次股權轉讓,兩位自然人股份轉讓給大股東潤和投資,轉讓價格僅為2元/股。
除了潤和軟件外,華為投資還有一例PE投資項目也在上市推進進程中。那就是來自北京的昆侖萬維,該公司正在申請創業板上市。
在此之前關于華為數億元戰略投資昆侖萬維的新聞曾被熱炒,不過從預披露的上市申報稿來看,華為對該公司的投資額并沒有那么多。4月30日披露的昆侖萬維申報稿顯示,2011年7月公司增資擴股,截至2011年7月25日,發行人已收到華為控股、鼎麟科創、銀德創投以貨幣資金繳納的新增注冊資本294.6萬元,公司股本增加至5294.6萬元。
從上市進度來看,上述各家公司的步調不一。盡管已經浮現的家數不算特別多,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華為在PE領域即將進入收獲階段。
證券時報記者多方打聽華為對外投資的具體情況,不少PE人士回復都是“聽說很多”,但因華為行事低調且對外秘而不宣,因此目前只有上述個別案例因為上市披露而公開。
擁有華為工作經歷的南豐資本合伙人黃慶偉告訴記者,華為的股權投資項目不少,公司內部設有企業發展部專門負責對外投資,并沒有專門的基金,“總體來說比較謹慎,做得沒有騰訊好。”曾經與華為公司聯袂現身昆侖萬維發起人股東的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也表示,“雖與華為有過合作,但對其投資情況并不了解,PE并不算多。”
記者試圖通過華為公關部門聯系所謂的企業發展部負責人采訪,對方以不便接受采訪為由予以拒絕。
華為2013年年報中的一組數據或許可以為推測其對外投資的規模提供一定參考——在“其他投資”一欄的列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非上市公司權益證券按照成本列示的數額為4.77億元。由此可見,江湖流傳的“華為對外股權投資很多”或許并沒有那么多。
多因業務合作關系結緣
盡管華為目前被公開的對外股權投資項目并不多,但管中窺豹,對有限的案例加以分析,對于厘清這樣一個產業巨頭的投資路徑或許仍有一定價值。
梳理華為已經曝光的多家投資項目來看,投資入股時間多集中在2011年,比如暴風影音、潤和軟件等都是在2011年入股。此外,一個最為重要的特征就是,華為與投資項目多因為業務合作關系而結緣。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PE項目有利于華為加強對上下游企業的把控。
以華為入股潤和軟件為例,原因正是華為控股子公司華為技術與潤和軟件有多項業務合作,業務存在關聯關系,申報稿中曾對此直言不諱。
當時潤和軟件的申報稿闡述了增資擴股中引入華為的原因及定價依據:“華為技術是全球著名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與公司在業務上尤其是智能終端嵌入式軟件領域有諸多合作,由于看好公司未來業務的發展,經各方協商決定,由華為技術之控股股東華為投資對公司進行增資。該次增資不僅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資本實力,增強財務結構的穩定性,而且華為投資及其子公司華為技術作為通信行業的領導者,將為公司的戰略定位與未來發展起到指導性作用。”
入股昆侖萬維同樣如此,據昆侖萬維申報稿闡述,該公司將積極探索新的游戲品類,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目前,公司已開始進行產業布局和技術預研,例如在2014年度CES電子展會上,華為推出的TRON游戲機的展示Demo中即包括了昆侖萬維開發的電視游戲技術預研Demo《King of Knight》。如果未來電視游戲行業迅速發展,預計公司將處于較為有利的競爭地位。
最新披露的案例暴風影音看似與華為公司有些遙遠,暴風影音于2003年成立,最初是一家研發影音播放軟件的公司,之后轉型為一家基于客戶端的視頻網站公司。不過,據該公司在對外發布上市消息時的說法來看,暴風影音與華為的合作關系或許已經在醞釀,公司方面稱,華為與暴風影音不排除未來在終端上整合的可能性。
而在不少投資者看來,這正是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A股市場有騰訊板塊、阿里板塊,誰搭上關系誰就火,以華為的體量和實力,誰能說未來不會出現一個華為板塊呢!”有投資行業人士說。(記者 胡學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