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看好新股發行改革:奠定中長期牛市基礎
基金看好IPO改革 短期沖擊有限
2013年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等一攬子監管政策。政策一出就頗受關注,作為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基金公司也星夜解讀。
其中,推進新股市場化發行體制的改革與優先股試點兩項成為基金公司關注的焦點?;鹨财毡檎J為,短期來看,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會對市場形成有限的沖擊,但長期而言卻奠定A股中長期牛市的基礎。
新股發行改革超預期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公布后,基金紛紛稱力度高于預期。
銀華基金認為,本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的亮點在于“審核重點的轉變、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強化、以及監管邊界的進一步厘清”,即審核重點從盈利能力和投資價值轉向信息披露內容,并通過縮短審核時間、同步公開審核進度倒逼監管部門提高效率,監管延伸至事中事后,強調加大懲罰力度、提高造假成本。
易方達分析表示,監管機構明確強調自身作為證券發行的監管主體,重點在合規性審查,企業價值和風險由投資者和市場自主判斷,以及“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預示著監管機構監管理念的巨大轉變,中長期十分有利于逐步建立一個成熟、透明的資本市場;明確強調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等相關責任主體的新股回購責任,以及民事賠償責任,是監管機構由“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延伸后監管重心轉變的重要體現,對于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十分必要。
興業全球基金分析指出,本次《意見》作為向真正市場化、注冊制目標改革的過渡性制度,很多內容已經觸及改革核心,比如放權、加強處罰等,離注冊制和真正的市場化更前進了一步。
南方基金表示,本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重點為完善市場化運行機制、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抑制“三高”問題等三個方面,充分體現了證監會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念,重點突出了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通過強化新股發行的過程監管、行為監管和事后問責,進一步約束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的行為,并將有效抑制“三高”和“炒新”問題。
優先股利好多行業
優先股試點也成為基金頗為關注的重點之一,有基金公司認為,這將促使A股市場迎來價值投資時代。
嘉實基金認為,優先股的推出無論是對于需要解決融資需求的上市公司,還是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工具的角度,都是對現有資本市場的一個有益補充,符合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方向。但考慮到實際對優先股能夠具備較強使用需求的上市公司比較有限,同時,優先股對于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可能形成的資金分流作用和對普通股可分配利潤的占用作用可能對二級市場普通股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華安基金分析指出,優先股的推出無疑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包括利于企業(尤其是銀行)融資補充資本金、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投資渠道、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促進產業整合與升級等。
南方基金則在解讀中指出,對于投資者而言,優先股是一種新型的固定收益產品,目前上市公司分紅水平不高,穩定回報產品不多,優先股以市場化的方式促使上市公司合理實行現金分紅,為保險、社保資金,企業年金等提供了穩定收益的投資工具,其推出有利于進一步豐富我國資本市場的證券品種,促進資本市場發展。
工銀瑞信認為優先股有關規定預期潛在利好的行業包括金融、電力、煤炭、建筑和石油化工行業。
奠定中長期牛市基礎
整體而言,基金對于此次組合拳改革持積極的態度。
大成基金認為,股票發行制度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與之相適應,還發布了《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與《意見》構成有機整體,把發行制度改革確立的原則和理念貫徹到資本市場的深層次建設,為A股市場的中長期牛市奠定了基礎,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代表的長期投資者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華安基金也表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市場影響中性偏正面。短期由于IPO重啟帶來的股票供給的增加,市場可能受到一定的沖擊,但這一沖擊未必很大,持續時間可能也有限,一方面市場此前已有一定的預期,另一方面管理層也推出了優先股試點等對沖的利好措施。中長期看,本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意義深遠,邁出了從核準制轉向注冊制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加快實現監管轉型,強化市場約束,促進市場參與各方歸位盡責,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銀華基金判斷,本次一攬子監管政策改革計劃的出臺體現了證監會對于資本市場系統性改革的整體思路。特別是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有利于糾正困擾A股多年的制度性偏差,有利于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對A股市場投資者是中長期利好。就短期市場而言,市場上有部分投資者擔心IPO重啟會增加股票供給,使得市場資金分流到一級市場,導致A股市場出現下跌。我們認為,這種直觀性的擔憂并不成立。A股市場缺的是信心,而不缺資金。決定A股市場走勢的基于改革和經濟基本面預期的投資者信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