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基金人士稱短期市場已現情緒性反應
近日A股市場出現連漲態勢,18日兩市更是放量飆漲,一些權重股票甚至沖擊漲停。在市場的熱烈情緒背后,“全面深化改革”被公認為是推動此輪上漲的制度性利好,不少機構和專業人士也認定,重大牛市機遇已經來臨。
在“重大機遇”這樣的論斷面前,公募基金是否也難擋誘惑,踴躍“投奔怒海”?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盡管分歧較大,但還是有不少基金經理認為短期A股市場仍需謹慎,因為實體經濟和資金面不支撐股市的全面走牛,目前A股市場已出現一定的狂熱情緒反應。
短期經濟面資金面不樂觀
一位接受采訪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目前實體經濟和流動性的情況均談不上有多好,這樣的宏觀背景不支持股市連續走牛。
“所以短期來看不會是單邊市,必然會有雙向的波動與震蕩。至于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來的改革信息,從中長期來看肯定是利好,但投資仍然得結合短期的一些因素進行判斷。我們覺得這幾天市場的反應已經過度了,表現出了一定的情緒性。”上述人士說。
的確,與這幾天的A股市場相比,債市是一片肅殺景象。對于許多資深投資人士而言,債市往往是觀察宏觀經濟的一個重要先行指標。
“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斷上升,信用產品的收益率上行幅度也逐步擴大,年末資金面的緊張程度已經超出預期。”一位研究員說。
其實早在10月下旬,就有一些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判斷認為,資金面正在逐步收緊,而經濟數據有再度向下趨勢,同時通脹也開始上升,這可能帶來“類滯脹”局面,對于股市和債市而言都將是比較糟糕的局勢。
“在三中全會前后,對于改革的憧憬與預期始終是A股市場的焦點,但我們在這樣的熱潮中要保持警醒,對于年內的市場要留一點謹慎。”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稱。
圍繞著近期債市收益率曲線不斷上移的局面,一些專業人士憂慮重重,一些企業的融資成本已超過其資產回報率,這可能會醞釀信用風險事件及引發資產價格下跌。對此,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全文公布后,有些地方超出了此前預期,對市場應該有積極的刺激,但由于有上述憂慮,目前他還不敢貿然提高倉位。
基金業內分歧較大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近期基金業內分歧較大。
某上海公司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在他們投資部門內部,各基金經理的觀點看法也相差較大,像他這樣較為保守穩健的,不認可年內流動性會有改善的跡象,目前的倉位就相對較低,在前期減持成長股之后,目前的選擇也是一些消費股,而沒有去碰權重板塊。但有一些基金經理也認為,改革催生的牛市已在前方,目前正是“春江水暖”時分,所以以進攻性的節奏在進場,不排除買入了一些券商、銀行等股票。
“我覺得明年如果流動性局面向好,同時股市受改革預期不斷推動的話,就不可能再現成長股、創業板一枝獨秀的局面了,那應該是所有的板塊都會有輪動。但還是有不少人還是堅定的看好創業板,認為分化將進一步走下去。”上述人士也透露了這樣的信息。
(記者 田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