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僅限開通微信公共賬號打造各自自媒體
當公募基金轟轟烈烈投入互聯網金融革命之時,私募的切入顯得“小打小鬧”。目前私募僅限于開通微信公共賬號,在移動互聯網打造各自的“自媒體”。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近期上海理成資產、富善投資、璞盈投資等較少在公眾露面的私募紛紛在移動互聯網上浮出水面,開通微信公共賬號,作為公司營銷的延伸。
一位負責賬號運營的私募人士表示,私募產品不能公開銷售,利用互聯網可以做到定向推送,符合私募私下定向募集的特點。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私募設立的公眾賬號,推送的內容涉及影響行業的重要新聞、公司動態以及相關專業知識講解,進行投資者教育,以增加對投資者的黏性。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和財富管理機構已經紛紛掘金移動互聯這塊新大陸。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0余家基金公司開通了微信公眾賬號。
然而,作為向非公眾募集的私募,通過微信定向推送的方式仍存在隱患,因為私募機構在信息披露、決策流程上都很隱秘,私募產品進入公眾領域,在風險提示等方面可能存在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信公共賬號中,搜索“投資”或者“資產”兩字,會有很多相關公司出現,難辨真偽。有業內人士指出,通過此類私下定向方式進行營銷以及募集資金,監管難度很大,在低成本和高回報的誘惑之下,很容易走進灰色地帶。
同時,私募要像公募產品那樣做線上交易,短時間內恐怕較難實現,投資者投資私募產品更加嚴格,需要提供身份證、銀行卡、匯款憑證、書面簽字的合同,信托方也要提供公司公章、法人代簽章,以保證投資過程的合規性,這些因素都是私募線上交易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原標題:互聯網金融潮起 私募悄然打造“自媒體”
(吳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