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大中華年內凈值下滑9% 成唯一虧損券商QDII
資管業務一直是券商創新的橋頭堡。作為國內資管業務的先行者之一,面對去年底以來風起云涌的資管產品發行,中金公司卻相對沉寂。3月28日,中金在時隔兩年三個月后終于發行了一款分級基金——中金定增一號。或許是老產品業績平平制約了創新步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于2008年2月28日發行的QDII產品——中金大中華股票配置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今年凈值虧損9.13%,成為目前四只券商資管系QDII產品中唯一一只虧損的產品。
近3年均跑輸業績基準
目前券商資管系QDII產品共有四只,中金大中華是發行最早的一只,其他三只分別為2010年發行的光大證券(601788)旗下光大全球靈活配置、2011年發行的國泰君安君富香江和華泰紫金龍。
根據中金公司官網資料,中金大中華的投資范圍為亞洲國家和地區上市的股票、ETF及封閉式基金占比0~30%;新加坡、美國、英國上市的中國股票占比0~10%;美國政府機構貼現票據、歐洲美元商業票據、美國國債占比0~70%;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占比5%~75%。其業績比較基準為MSCI中華指數*70%+美林公司3個月美國財政部票據指數*30%。
成立以后五年時間,中金大中華表現時好時壞。2008年受次貸危機影響,中金大中華收益率為-19.90%,但是好于其業績比較基準(-29.90%)。
2009年,隨著QE的推出以及全球股市復蘇,中金大中華凈值增長55.43%,跑贏其業績比較基準20個百分點。但2010年開始,每年中金大中華收益率都低于業績基準:2010年業績基準為6.74%,實際收益率為2.94%;2011年為-12.29%,實際收益率為-15.03%,2012年為16.08%,實際收益率為0.83%。
進入2013年以后,中金大中華表現更加差勁——截至4月15日,其單位凈值僅為0.777元,較去年年底的0.855元下跌9.13%,是四只券商系QDII中今年以來唯一虧損的品種。光大全球靈活配置、國泰君安君富香江和華泰紫金龍今年以來分別上漲0.76%、6.26%和7.5%。不過由于2009年狠賺一筆,中金大中華的累計凈值依然是四只QDII中唯一高于1元的,且成立以來已經兩次分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