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換手率奇觀:基金公司淪為券商打工仔
隨著2012年基金年報競相出爐,更為詳細的基金交易數據、基金公司經營狀況、基金操作策略,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
在這些紛繁的年報數據中,基金換手率這一話題頻頻被市場熱議,因為它可能與基金經理的個人風格,也可能與基金公司給予券商的“回報”緊密相關……
在2012年部分基金換手率偏高的背后,是否還有其他故事?
傭金占凈資產比達1% 益民高換手為券商貢獻4000萬
根據最新的基金年報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益民基金公司去年光給券商的分倉傭金,就占到了其年末管理公募基金凈資產的近1%,而其他基金公司的這個數據一般在千分之一左右。
支付如此高額分倉傭金的背后,最直觀的原因則是基金公司在基金操作上出現頻繁的股票買賣。
作為一家管理規模僅為40億元的小型基金公司,竟能給券商貢獻近4000萬元的分倉傭金,不禁讓其份額持有者質疑,益民基金是在為基民賺錢,還是在為券商打工?
分倉傭金占比達1%
由于基金公司不具備滬深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必須通過租用券商交易席位才能交易,并根據交易量付給券商傭金。同時,開放式基金規模較大,需要通過多家券商的交易席位同時交易,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分倉”。
近幾年來,基金公司支付給券商的分倉費用連年下滑,根據同花順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有68家基金公司披露年報,除去6家公司無可比數據外,其余62家基金公司中,有45家給券商的分倉傭金下滑,5家基金公司的下滑幅度達到了40%以上,僅有17家基金公司傭金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對此,相關基金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2011年和2012年交易量縮小,基金公司席位的交易量不能完成,導致換手率普遍下滑,這又進一步導致了交易量下滑。而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會使基金倉位策略穩定性更高,調倉頻率繼續下降,換手率和交易量也會隨之下滑。
不過,就在分倉傭金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去年仍有一些基金公司給券商的傭金出現“翻倍”。在上述17家分倉傭金上漲的基金公司中,增長幅度翻倍的基金公司有4家分別是富安達、益民、平安大華和長盛基金,增長幅度分別為202.69%、187.44%、184.21%、125.68%。
其中,益民基金去年總傭金為3996.65萬元,占該基金公司去年末公募基金凈資產的0.985%。而其他基金公司的這一數據約為千分之一,大型基金公司如華夏、南方、易方達均在千分之一以內,比例較高的嘉實也僅千分之一點六,不過此前已有媒體報道,嘉實將會降低券商傭金。
益民基金將這近4000萬元的傭金分給了37家券商,其中申銀萬國、長江、中信建投、渤海、齊魯、民生、光大、東興等8家券商的分倉傭金較多,均在200萬元以上。另外,益民基金股東中山證券亦分得188萬元。
通常情況下,交易傭金的比例取決于基金公司對券商的議價能力,大基金公司因為家底厚,議價能力較強,小基金公司則相對較弱。
作為一家公募規模在40億元的小基金公司,益民的議價能力相對較弱,不過與其規模相當的基金公司如華富、諾德,其傭金與凈資產占比也僅為千分之二、千分之三。如諾德基金去年末總規模為38.93億元,分倉總傭金為1426.62萬元;58億元管理規模的平安大華,去年的分倉傭金也僅為1023.67萬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背后隱藏著股票交易量的區別,益民基金去年股票交易量達到459.56億元,是其凈資產的10倍。
面對如此高傭金比例,有基金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嘆道,“券商研報質量再高,最多會多給一點費用;業務關系再好,也是多給點分倉,但最多會達到千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