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公募投資虧損:華泰柏瑞一年虧12億居首
市場中1000多只公募基金的年報于日前披露完畢。2012年上證指數全年僅微漲了3.17%,絕大多數公募基金全年為投資者實現了正收益,但并不意味著基金公司的投資都能實現盈利。
Wind資訊統計顯示,在69家有可比數據的基金管理公司中,2012年有60家基金公司實現了投資盈利,僅有華泰柏瑞、中郵、益民等9家基金公司面臨投資整體虧損的情況。而這9家公司總的資產管理規模不足1000億元,在整個行業中規模占比很小。
在實現投資盈利的公司中,華夏基金和嘉實基金投資收益均超百億,而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的投資利潤率最高。
總投資收益超千億
Wind資訊數據顯示,69家基金公司2012年共計實現投資收益1269.67億元。這是近三年來,公募業投資盈利狀況最好的一年。
自2009年大幅盈利超9000億元之后,基金業連續兩年在投資上整體出現微利和虧損的情況。2010年,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4%,基金業投資勉強實現正收益,整體盈利54億元;而2011年基金業則遭受“股債雙殺”的慘淡局面,在滬指累計下跌21.68%的情況下,整個基金行業投資虧損超過5000億元。
單個公司的投資盈利多少與規模呈現了一定的正相關關系。華夏基金和嘉實基金因管理規模較大,2012年分別為投資者盈利132.1億元和118.9億元。投資盈利最多的前六家基金公司也恰為規模排名前六的基金公司。
從基金類型來看,去年基金行業的投資盈利主要來自偏股型基金。數據顯示,僅偏股型基金的投資收益就超過900億元,為行業貢獻了絕大多數投資收益。其中,收益規模最大的幾只基金多為規模較大的ETF基金,包括嘉實滬深300ETF及其聯接基金,華夏上證50ETF等。
這種分布也影響了不同基金公司的投資收益情況,使得除規模之外,基金公司的投資收益還與各類資產的規模分布、投資業績有關。比較而言,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類產品規模占比較高的公司,其投資收益水平往往不如股票型基金規模占比高的公司。
如資產管理規模僅次于華夏的易方達基金,2012年整體投資收益不敵南方基金,排在全行業第四位;而總資產管理規模排名第七的工銀瑞信,投資收益卻落到了第14位,不足管理規模與之類似的廣發基金投資收益的六成。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管理規模和投資收益計算的“規模收益率”來看,交銀施羅德基金是2012年“賺錢能力”最強的基金公司。不算聯接基金,2012年交銀施羅德公募管理規模為494億元,排在全行業第19位,但其卻為投資者賺得47.5億元的投資收益,其“規模收益率”接近10%。除交銀施羅德之外,國聯安基金、天治基金等公司的“規模收益率”也較高。
兩只滬深300ETF反差巨大
在絕大多數基金公司都實現投資收益的情況下,也有9家基金公司2012年出現了投資整體虧錢的情況。不過,不計算聯接基金,這9家公司2012年末總的管理規模僅有904億元,約占行業總規模的3%。它們2012年共給投資者帶來25.9億元的虧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