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金公司未滿周歲忙“產子”引發擔憂
在券商、銀行、保險和信托公司的合圍夾擊下,基金管理公司自救的腳步在不斷加快。據《經濟參考報》記者最新獲取的信息,自去年11月證監會正式放行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以來,到目前為止,共有23家基金公司獲批成立子公司。基金公司通過設立子公司來拓寬投資范圍、實現多元化經營的思路表露無遺。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23家獲批成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中,德邦基金、華宸未來和紅塔紅土等基金公司成立時間均不足一個年頭。盡管未見觸犯相關法規紅線的情況,但這些新基金公司年幼“生子”的現象依然引起了業界的諸多擔憂:作為母公司的基金公司尚為嬰幼之身,其股權結構是否穩定、投研團隊是否到位,在沒有盈利的情況下能否承受起生子“分戶”的負擔?豪賭專戶子公司到底能把這些新基金公司帶向何方……
瓜未熟蒂已落:基金公司未滿周歲忙“生子”
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的公開信息,截至2013年1月,國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77家。其中,德邦基金、華宸未來和紅塔紅土三家基金公司成立時間分別為2012年2月、3月和5月,依成立時間排序分別位列第70、71、72位。其中,前兩家基金公司注冊地點在上海,后一家基金公司注冊地點在深圳。
今年2月20日,德邦基金官方網站轉載媒體消息稱,“日前,德邦創新資本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申請已正式獲得證監會批復,將于近期著手辦理相關成立事宜。”德邦創新資本為德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總部位于上海,擬定注冊資本人民幣5000萬元,業務范圍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有可靠消息稱,“德邦基金是2月7日拿到證監會批文的”。另據德邦基金官方網站“大事記”欄目顯示,2012年2月27日,德邦基金獲得證監會準予設立申請批復,2012年4月9日,德邦基金正式公告成立。這就意味著,德邦基金旗下成立子公司,距其母公司本身正式成立尚不足10個月時間。
相比之下,紅塔紅土生子的“孕期”時間更短。紅塔紅土基金公司今年1月11日發布公告稱,根據證監會《關于核準紅塔紅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子公司的批復》,核準公司設立全資子公司,子公司名稱為深圳市紅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注冊地為深圳市,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業務范圍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深圳市紅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完成工商注冊登記,取得營業執照。
不像德邦基金和紅塔紅土那樣顯山露水,華宸未來基金公司在成立子公司事情上顯得神秘而低調。這家基金的官方網站沒有成立子公司的任何痕跡,但多個公開信息顯示,華宸未來的子公司已經獲批。記者試圖就此事向華宸未來市場營銷部總監萬云求證,但截至發稿時對方依然未予回復。
父子上陣:豪賭專戶業務 忽略公募基金
眼下,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的步伐不斷加快。3月5日,匯添富和浙商兩家基金公司宣布設立子公司。至此,《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實施4個月來,已有23家基金子公司獲準設立。
在23家基金公司中,既有像華夏、嘉實、博時、匯添富等一線老牌基金公司,也有去年才剛剛成立的3家新的基金公司。業內人士表示,從監管層審批的速度和節奏看,新基金公司和老基金公司基本是同臺競技,沒有偏袒誰也沒有疏遠誰。在子公司這一嶄新的平臺上,新老基金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德邦基金公司總經理易強指出,“相比一些大型基金公司,次新公司在專戶新業務方面可能更容易起步。未來,在傳統產品無法與老牌基金公司抗衡的情況下,專戶將成為次新基金公司戰略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與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子公司將注冊資本設在2000萬元“門檻線”所不同的是,德邦基金子公司的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這一出資規模與華夏、博時、匯添富等一線大基金公司比肩,甚至超過了鵬華(3000萬元)、天弘(2000萬元)等部分老牌基金公司的出資規模。北京一家專業財經網站發表評論說,相比較于其他基金公司,德邦基金的專戶子公司可謂大手筆。“德邦基金本身的注冊資本僅有1.2億元,5000萬元的出資基本上掏空了這家公司的家底,說是一場豪賭也不為過。”
有數據顯示,德邦基金2012年全年共發行了1只股票型基金和3只專戶理財產品,全資產規模為2.62億元,在7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0位。其中,專戶理財資產規模1.33億元,占全資產的比例為50.76%,位居73家基金公司同類專戶業務第59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