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擁堵 基金公司力避同渠道產品撞車
長假過后,基金公司2013年的新基金發行計劃或集中爆發。2012年年底多家基金公司做好全年發行計劃,春節過后新基金或將批量出現。為規避同渠道內新發基金時間重疊擁堵,基金公司間積極進行摸底調查,主動避讓同行產品。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長假過后,易方達、浦銀安盛、銀河等多家基金公司將投入新產品發行大軍,產品類型涉及混合型、固定收益類等。同時,中歐、華富等基金公司正在與托管行商談最后發行時間,預計隨后將有更多產品面世。
2013年1月發行的洶涌勢頭已開始顯現。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1月,新發基金達39只,是過去三年每年1月發行基金數量的總和,也是自2009年來1月發行基金數量最多的一年。
從基金類型看,固定收益型基金仍占主流。39只新發基金中,有一半是債券型基金(包括理財債基),而股票型基金僅有10只(不包括股票型QDII和ETF聯接基金)。其中,已結束募集的10只新發基金有8只理財債基,1只貨基和1只純債基金。
據悉,基金公司正私下互相打探發行時間,合理安排公司產品發行計劃,規避同渠道內產品發行撞車。“同渠道的同類別產品,最忌諱相互間發行時間重疊或大部分重疊,這樣會極大縮減發行力度。”一家將在節后迅速發行一款指數產品的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如是表示。
另一家已確定發行時間的滬上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也透露,在產品確定發行時間前,公司渠道以及營銷人員均積極打探該渠道內同類產品的發行計劃。“銀行雖然會告知基金公司同期內大約有哪些產品發行,但在協商期間并不知曉對方的確切發行時間。為規避遇上同類型同賣點的產品,基金公司選擇發行時間慎之又慎。”
根據上述公司對行業的摸底調查,節后前期集中發行仍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例如易方達、華夏、招商等基金公司將發行債券類或貨幣類基金產品。不過隨后的產品計劃中,指數型或股票型產品或將集中出現,例如中歐計劃在節后推出中證大宗商品股票指數分級基金,華宸未來的首只產品華宸未來滬深300指數增強型發起式基金(LOF)也即將發行。
(記者 程俊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