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初開始的這一波反彈讓基金公司糾結不已。一方面對于這難得的反彈機會,基金經理們唯恐錯失而選擇不斷增倉;另一方面,在連續三年的熊市“洗禮”下,基金經理們對于倉位的把控更加謹慎。在行業和個股中靈活變化,倉位保持一定波動范圍已經成為基金經理們當下最普遍的操作方式。
增倉只為緊跟行情
對于難得的反彈機會,基金經理們普遍選擇了增倉。不過在增倉的速度上,顯然相對于以往更加謹慎。對于這波反彈行情,大多數基金經理并沒有十足的把握。“去年年終的反彈,本以為只會持續一個月左右,沒有想到在元旦后依然呈現不錯的行情。當時我們判斷可能這波反彈不會那么快消失,于是開始逐漸增倉。”一位滬上基金經理坦言。
萬博基金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從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2月1日的9周時間里,主動管理型的偏股基金連續增倉。平均倉位由11月30日的74.37%增至2月1日的85.22%,增幅達到10.85%,平均倉位已經逼近2007年時的最高點。
在增倉的過程中,基金經理們也完成了對行業配置的轉換。盡管基金講究長期價值投資,但在業績和排名的雙重壓力下,大多數基金經理還是選擇了隨波逐流。基金行業調整呈現出一種趨勢性變化。
統計顯示,石化、文化傳播、電子信息增倉最為明顯,分別為35.69%、19.43%、13.29%。農林牧漁、機械制造、服務業減倉最多,分別減幅達到42.48%、21.38%、9.46%。此前頗受關注的金融和房地產則呈現出兩極變化:金融小幅減倉4.87%,房地產增倉11.42%。
對此,上述基金經理認為,金融股此前本身就是一些基金持倉較多的行業,在這波反彈中已經有所獲利,大部分基金經理選擇獲利了結。而隨著城鎮化和經濟復蘇,地產行業開始呈現出利好,基金經理們普遍選擇押寶地產。
醫藥金融引領基金普漲
伴隨這波行情,偏股型基金的業績也出現好轉。海通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認為,1月份的上漲呈現出啞鈴風格:大盤藍籌風格的指數代表中證100和小盤成長風格的指數代表創業板指數漲幅居前,表明市場處于一個全面回暖的狀態。此外,在行業上,此前重倉銀行和醫藥板塊的基金普遍受益,重倉食品、建筑和地產板塊的基金在本輪行情中的表現則略顯平淡。
主動管理型的偏股基金中,添富醫藥、博時醫療保健、易方達醫療和融通醫療均漲幅居前。此外,重點配置金融保險和醫藥的匯添富價值、興業社會責任、東吳進取策略等基金充分分享了1月份強勢行業的上漲。值得關注的是,在1月份銀行股持續上漲的市場中,基金經理操作頻繁的基金表現相對落后。受到去年“酒鬼酒”事件影響,曾經高配偏消費行業的基金業績普遍表現不盡如人意。
不過,1月的股基冠軍寶盈核心優勢則并不完全依靠醫藥和金融取勝。盡管2012年四季報顯示,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曾出現過康美藥業,但這對于基金本身業績影響并不大。
在該基金基金經理王茹遠看來,A股市場是散戶為主導、機構也時常助漲殺跌,所以每次事件性風波后可能反而是長期布局的機會。“醫藥板塊從2012年二季度開始一直較為強勢,2013年1月份又有不錯的表現,醫藥行業長期看好毋庸置疑,但短期總體優勢不明顯,就我個人而言并不打算重配醫藥股,主要還是堅持自下而上的選股。”
除了主動管理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在這波反彈中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大盤藍籌風格、中小盤成長風格、周期風格和新興產業主題指數基金均有較好的表現。其中,國泰金融ETF、國投金融地產、東吳新興產業、海富通上證周期50、創業板ETF都出現不錯漲幅。這在以往行情中并不多見。“指數型基金最重要的屬性是工具屬性,各種指數型基金出現普漲反映出市場已經出現了全面回暖而非是某個行業所帶動的階段性行情。”深圳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介紹說。
節后回調
或是布局良機
在城鎮化的帶動下,政策利好被視為今年A股上漲的最大動力。在王茹遠看來,去年股市最低迷的時候,不管是大盤藍籌,還是小盤股估值都已經與國際接軌,甚至低于成熟市場,所有負面因素已經被過度反應。
今年,市場對于新一屆政府未來在改革等方面的良好預期,國際國內經濟較平穩復蘇等都利好于市場。具體到春節后的投資,王茹遠認為,1月份市場上漲強勁程度已經超出絕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期,后續即便市場有回調,也應該只是對漲得過快過急的股票小幅修正。
從外界因素來看,通常在大的會議期間及前后市場表現比較謹慎,不排除今年仍有此類效應,但王茹遠認為不會發生趨勢性下跌,如有回調,反而是布局全年的良機。“去年12月份開始的反彈是普漲、輪動,個股的上漲動力未必反映的是其基本面的長期投資價值,僅僅是跟隨普漲,一輪普漲之后可能進入板塊和個股分化階段。如果對全年和未來幾年看好的話,如有回調,應該堅定買入。”王茹遠說。
行業板塊方面,短期是反彈過程中的輪漲,王茹遠依舊看好受益政策紅利的機會以及優秀的成長股,如券商、移動互聯網等。“我個人看好2013年計算機軟件板塊,軟件行業與醫藥行業十分相似:需求長期旺盛、業績增長平穩、較快且具有抗周期性。”
具體到投資機會,王茹遠認為,由于2009、2010年估值過高,2011、2012年該板塊的若干被視為龍頭的大市值軟件股表現欠佳,導致整個板塊持續低迷。但軟件行業上市公司多年來總體業績并不差,復合增長達到20%-30%,加上未來稅收優惠等政策利好落實,2013年會有一個較好的修復,尤其是軟件行業中細分領域龍頭,與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有關的龍頭公司會持續看好。(華夏時報 姚博海)
責編: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