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發行大戰節后拉開 最多者備推產品達40只
2013年1月1日后,基金發行情況就呈現“井噴”狀態,而這或許只是2013年整個基金發行市場的一個“熱身”。
近日,《金證券》記者走訪了多家基金公司,摸底調查其農歷新年之后的產品發行情況。其中行業排名靠前的幾家基金公司平均準備了20-30個產品方案,最多的一家準備的產品方案甚至接近40只。
最讓人咋舌的是,竟然還有基金公司“自信”到將旗下兩只或兩只以上的產品安排在同一段時間推出,而這在基金發行的歷史上甚少出現。
準備二三十個方案
“我們家擬定的大概在20多個左右”、“我們家可能不到30個”、“我們家的情況我還不清楚,但是應該不會低于去年,去年大概準備了16-18個的樣子”……近日,《金證券》記者一一致電行業內排名靠前的多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獲悉這些基金農歷新年后基金的發行情況。
在調查中,廣東地區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員甚至對《金證券》透露,2013年公司已經準備了38-40個產品方案,發行頻率可能在每月3-4只的樣子。據介紹,這些產品方案中,主要以短期理財產品、債券類產品等穩健型產品為主,也不乏一些創新性的結構型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一家已經兩年沒有發過新產品的基金公司也開始動作,為來年新產品的發行造勢鋪路。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基金公司新發基金在256只,而根據《金證券》記者摸底,僅以調查過的十多家基金公司擬定的產品方案數量來看,就已經超過了去年新發基金的總和。公募基金行業人士估計,2013年整個行業新發基金數量可能達到千只左右。
同時段推出多只產品
農歷新年過后,基金發行過程中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或許是,一些基金公司出現了旗下多只基金發行時間“重疊”的情況。而一直以來,對于基金公司而言,兩只或兩只以上產品安排在同一時間段發行可以說是“營銷大忌”。
《金證券》記者從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口中了解到,2月底-3月1日公司將有兩只產品發行期處于“大部分重疊”狀態。而廣東地區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則表示,由于今年新發基金計劃多,發行密度大,所以多只產品發行期出現重疊的狀況會經常發生。
昨日一個微博ID叫做“小張勤”的網友也在微博上寫道,“(公司)節后將同期發行兩只權益類產品。”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王群航[微博]在這條微博后留言評價稱,“兩只權益,很激進啊。”并建議“先晾一晾”。據了解,一般情況下,同一家基金公司很少會將多只產品安排在同一時期內發行,一個是營銷策略的問題,一個是渠道精力分配的問題。
是什么樣的“自信”讓基金公司作出這樣的安排呢?基金公司人士的解釋很簡單,經歷過2012年的低迷后,看好2013年A股的向好走勢。
新基金籌備募集期縮短
事實上,2013年基金公司對發行新基金的高度熱情離不開基金發行“備案制”的正式實施。相關規定顯示,2013年1月1日之后,基金公司可自主規劃申報產品數量和類型,不受通道限制,申報流程實現電子化、標準化,從而加快審核速度。目前新基金籌備到募集時間已經從3-4周縮短至20天左右,基金發行速度加快,基金數量也在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基金發行數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投資者在挑選基金的過程中專業化程度也在增加。基金公司人士反饋稱,“我們現在面對投資者的壓力比以前大太多了,一些創新型產品并不受歡迎,唯一能夠讓市場滿意的仍然是一些收益穩健的產品。”
王群航認為,隨著新基的增多,投資者面對的選擇也在不斷豐富,基金公司能夠證明自己的只有業績和服務。王群航在自己的微博中稱,“2013年基金行業的分化將會加劇。特色化的發展道路將會真正擺在各家公司面前。”(記者 胡春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