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兩基金掙扎清盤紅線 公司自購忘記信披
“這么大的事情可能忘?涉及法律法規的事情可能忘?很怪異啊”,“這都能忘的話,未來還有什么荒唐的事情做不出來!”
本應提前兩天刊登的自購公告,銀河基金[微博]卻延后了近兩個月。面對這樣嚴重違反信息披露的事實,銀河基金給出的解釋卻是“忘記了”。出現這樣的情況,是銀河基金內部管理太混亂導致的,還是整個基金信息披露監管不嚴的一個縮影?《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銀河基金自購的兩只基金的規模均掙扎于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自購或許更是自救。
銀河自購離奇違規
2012年11月30日和12月12日,銀河基金分兩次共斥資3500萬元自購旗下3只基金。表面上,這與一般基金公司自購無異,唯一不同的是,自購的公告卻延后了近兩個月才刊登公告。
根據《關于基金管理公司運用固有資金進行基金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申購基金份額的,至少提前兩個交易日將擬投資品種、投資日期、擬申購金額、適用費率等情況登載在中國證監會指定報刊和本公司網站上,并在前述期限內向中國證監會及公司所在地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備案”。
因此,即便是先上車再補票,銀河基金這次的做法已然違規。上述通知稱,“違反規定的,證監會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可以對相關基金管理公司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采取行政監管措施”。
《金融投資報》記者就此致電銀河基金管理公司,公司解釋稱:“沒有及時提前公告,確實是因為我們內部工作的疏忽,一時忘了。也沒什么好太多解釋的,所以現在補了一個。”從基金公司對此解釋的輕描淡寫來看,重視程度的不夠,導致“忘了”似乎就不是偶然,或許從中還可以看出銀河基金對于投資者權益的漠視。
那么對于基金公司來說,利用自有資金自購就這么容易“忘記”嗎?
滬上某中型基金公司向《金融投資報》記者介紹了利用自有資金自購的流程。“這個事情提出之后,各部門包括投研部、財務部等等都要集中起來開會,會上就會討論此次自購使用多少錢,投哪一些產品,然后根據會議記錄整理成公告,各部門簽字確認,然后再送交證監會。”他表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流程,但是最起碼開完會、發完公告才能買,不知道為什么銀河基金能夠繞過公告呢。”
“這么大的事情可能忘?涉及法律法規的事情可能忘?很怪異啊”,某基金行業首席分析師同樣表示不可思議。“即便是有相關工作人員辭職,這樣的工作在交接時也不應該出現問題。”
記者查閱銀河基金近期的公告發現其中確實有不合情理之處。2012年11月15日,銀河基金也曾公告贖回兩只債基,即銀河收益和銀河銀信添利;即便11月30日自購銀河主題策略和銀河藍籌精選時忘記刊登公告,到12月12日自購銀河銀富貨幣B時再次忘記就說不過去了。可惜銀河基金偏偏就忘得干干凈凈,直到2013年1月26日才補交公告。
上述首席分析師稱,“這都能忘的話,未來還有什么荒唐的事情做不出來!”
自購或為基金自救
不過巧合的是,銀河基金這次自購正值敏感的年末時點。臨近年末基金規模排名時,基金公司大多有沖規模之舉,大家對于自購行為也都沒必要遮遮掩掩。但若結合銀河基金自購的兩只股票型基金規模來看,“自救”的答案似乎更明顯。
2012年11月30日,銀河自購銀河藍籌精選600萬份,合計資產規模884.81萬元。而在2012年四季度,原本規模就有限的銀河藍籌精選跌破1億份:2012年三季度末規模為1.02億份,四季度還剩9386.08萬份,減少785.44萬份,減少7.72%;而資產凈值更是縮水至7679.07萬元。而如果不出手自購的話,銀河藍籌精選規模尚不足7000萬元,離5000萬元清盤紅線所剩不遠。
更危險的則是銀河主題策略,這只成立于2012年三季度末的基金,在四季度遭遇了巨額贖回。三季度末,銀華主題策略規模為3.42億份,而四季度打開申贖之后其規模迅速縮水,直到2012年年末,其規模還剩4641.46萬份,資產規模為5151.86萬。銀河基金自購銀河主題策略700萬份,合計資產規模705.54萬元。即是,若按5000萬元清盤紅線計算,如果公司不出手相救,銀河主題策略規模只剩4446.32萬元,一只腳已經踏過清盤紅線。
除銀河藍籌精選和銀河主題策略之外,銀河系還有4只“微基”,資產規模不足5億元。分別是銀河競爭優勢成長1.26億元、銀河銀信添利B1.42億元、銀河消費驅動2.19億元、銀河銀富貨幣A4.12億元。
就銀河系2012年四季度整體規模來看,較三季度有所增長。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四季度銀河系規模為241.37億份,資產規模為236.14億元;三季度末為202.97億份,資產規模219.22億元。
業績告急鋒芒不再
業績或許是銀河藍籌精選規模告急的主要原因。
作為一只藍籌風格基金,銀河藍籌精選理應在2012年四季度有所表現,但區間基金凈值增長率僅為3.58%,遠低于基準收益率7.72%。其第一大重倉股為中小板個股登海種業,持有25萬股,凈值占比8.04%;而同為中小板個股的貝因美也位列其前十大重倉股行列,持有14.51萬股,凈值占比4.37%。盡管登海種業表現尚可,但貝因美僅漲3.42%。而就2012年全年業績來看,銀河藍籌精選凈值下跌5.67%,在342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285位,這樣的成績顯然難以令投資者滿意。
而銀河主題策略去年四季度正處于建倉期,但由于建倉迅速,因此區間凈值漲幅為11%,高于業績基準7.72%。顯然,其規模的急劇縮水與業績表現相背離,唯一合理的解釋即是“發行時的注水資金”對于業績并不買賬,其在打開申贖之后便迅速離場。
回顧2012年銀河系基金表現,銀河創新和銀河成長表現較為突出,分列342只股票型基金第14位和第26位。而曾經的明星基金銀河優選,在美女基金經理陳欣離職之后便風格不再,全年漲幅僅3.03%,排名僅第191位。此外銀河消費排名第154位。由此可見,銀河基金已經失去鋒芒,而這次自購卻忘記及時公告的嚴重違反信息披露的事件,或許能讓我們看出其中的端倪。(宋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