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基金子公司入駐前海 等待政策細則落地
盡管深圳前海的政策細則仍未確定,但嗅覺靈敏的眾多機構已在搶占先機。
“大部分基金公司都做了設立基金子公司的計劃或部署,很多已在具體落實。據我們了解,子公司打算設在前海的也非常多。”一位深圳證監局基金處負責人表示,目前整個基金行業正從單一型基金管理公司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轉型,更注重集聚效應,而前海恰好提供了這么一個平臺。
本報記者獲悉,基金公司專項子公司進駐前海頗為積極。鵬華、華夏、平安大華等基金公司的專項資產管理子公司已在前海完成注冊,而招商、博時、諾安、中郵、華宸未來等多家基金公司子公司亦看中了前海。
除此之外,前海財富管理中心的定位亦吸引了股權投資基金、陽光私募基金、并購基金等境內外機構,包括王亞偉成立的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私募基金;由深圳前海中金阿爾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的中國首個“對沖基金中的基金”(FOHF)。
“我們設立在前海的子公司,還是以創新業務為主,要嘗試在傳統平臺不能做的。但說實話,現在還沒想清楚這個子公司具體做什么,我們還在探討中。”1月16日,鵬華基金機構投資部總經理冀洪濤對本報記者稱。
博時基金[微博]1月17日則對記者稱,其設立在前海的專項子公司業務范圍涵蓋廣泛,所有在《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中規定的業務都可能涉獵。
搶占先機
基金子公司接踵而至。
記者獲悉,目前鵬華、華夏、平安大華的專項資產管理子公司已在前海完成注冊,注冊資本共1億元;而正在進行審批的5家,擬注冊資本2.5億元。規模前十大的基金公司專項資產管理子公司已有華夏、博時兩家選擇在前海區域注冊。
實際上,境內基金業只是前海財富管理行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前海還吸引了股權投資基金、陽光私募基金、并購基金等眾多境內外基金。
此外,來到前海的還包括中科創金融控股集團,其發起設立了100億規模的中科賽富產業并購投資基金,主要扶持農業、新興科技和生物醫療等新興產業。
記者獲悉,弘毅資本、凱雷、KKR、JP摩根等國內外私募股權巨頭正在討論制定前海私募股權政策和股權投資中心的建設規劃;美國切諾基基金、美國VPVP基金、英國昆太爾基金等組成的美國風險和私募基金代表團專門到深圳探討在前海成立“中美國際創新風險投資基金聯盟”。
記者獲悉,前海目前正在跟外匯管理部門溝通,在外匯方面或會有一些新政策出爐。
業務探索
目前在國務院批復給前海的22條先行先試政策里,金融政策占8條,前海已分解成73項具體措施正在陸續落地,只是仍未真正出爐。
“政策優惠只是前海吸引力的一部分,‘先行先試’政策的落地才能真正促成前海財富管理業務的洼地。”深圳證監局方面強調。
一位知情人士則對記者稱,“前海的具體優惠政策應該會趕在春節前出來。”
如今,基金子公司紛紛入駐前海,但子公司以后究竟要開展何種業務,目前卻仍難以明晰。
冀洪濤表示,鵬華基金設立在前海的子公司會以創新業務為主,傳統平臺不能做的業務,會在這里嘗試做。
鵬華基金1月12日公告稱,其子公司名稱為鵬華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注冊地為深圳市,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業務范圍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
“大家都在問,也在等待。但具體業務只能慢慢來。”冀洪濤稱。
博時基金則強調穩健。
“子公司業務范圍涵蓋廣泛,所有在《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中規定的業務都可能涉獵。”博時基金1月17日對記者稱,不過,在子公司具體業務設置上,仍然會堅持博時一貫的穩健作風。
博時基金表示,在其子公司的發展方向上,他們會堅持由人才決定業務方向——有什么樣的團隊、什么機制、什么風控管理,就做什么樣的業務,“成熟一類做一類”。
業務尚未明確,但創新則屬必然。
招商基金總經理許小松曾提出如此想法——基金公司子公司在未來發展專項資產管理業務中,可利用前海金融特區的各項政策傾斜發展專項資產管理業務。例如,前海先行先試政策中明確提出支持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基金公司子公司可發揮自身研究優勢開展直投業務。
事實上,相關業務創新將一點點浮現。前述深圳證監局基金處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前海將會有新的基金銷售模式,及新的投資產品模式出現。此外,還會探索一些私募產品通過股權交易所等其他渠道去銷售。(陳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