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貨幣市場雙牛促固定收益基金優勝
2012年資本市場的表現又印證了“股弱債強”的長期規律。在股市因經濟下滑陷入長期筑底的低迷之際,債市卻因貨幣政策轉向、流動性趨向寬松而持續表現強勢,而資金利率的走高使得貨幣市場持續高漲。固定收益類基金作為弱市下的避風港再次備受市場關注。無論是08年的股市大熊還是12年以來的弱勢震蕩,市場再次證明了固定收益類基金的投資價值,而充分利用這類產品優勢,合理安排投資組合成為基金投資的關鍵法寶。
結構性債市投資+貨幣市場交易性機會 鑄就固定收益基金強勢
債券市場作為固定收益類基金的主要投資戰場,2012年的債市結構性行情突出,相較權益市場亮點突出。從結構來看,12年債市仍以企業債為主的信用債機會最為突出,而受短期資金利率大幅波動影響,短融市場表現突出,相反,國債等利率債品種表現一般。
分季度來看,一季度,債市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整體上漲,但結構性特征顯著,分化明顯。信用債表現優于國債,轉債收益先漲后跌,總體漲幅不如中低等級信用品種。二季度,經濟增速超預期下滑使得宏觀政策放松預期加強,也為貨幣政策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各類期限的債券機會顯現,尤其是久期較長的中低評級信用債仍表現強勁。三季度,政策放松預期落空,短期資金面緊張導致債券到期收益率不斷下行,債市進入震蕩調整階段。四季度以來,債市隨宏觀數據的走好微幅反彈,但漲幅不大。
而就貨幣市場來看,相較去年,12年整體融資成本下降,長期資金利率表現平穩,而短期資金價格波動較大。在適度寬松的環境下,由于降息、以及周期因素銀行資金仍顯緊張,其中短期利率的大幅波動為貨幣基金的收益提供基礎,其中隔夜利率和1w利率在2-5%之間大幅波動。
作為債券類基金和貨幣類基金主要投資戰場,債市和貨幣市場結構機會突出是相關基金業績突出的基本前提。其中以增強類債券基金收益最高,其次是純債基金,偏債混合最差,造成類型基金業績差異的原因在于大類資產配置。
上半年收益決定全年 優質債基強者恒強
債市和貨幣市場的投資機會凸顯促使固定收益類基金業績一拔頭籌,而債券基金更突出。作為固定收益類產品中的核心品種,債券基金在近五年投資周期中累積收益突出,無論是作為弱市下的收益品種,或者長期投資中的配置品種,其投資價值都十分突出。而由于債券基金業績重在穩定收益,精選常穩的優質債基投資更為重要。
就12年市場而言,債券基金的收益主要來自于上半年,而把握住企業債和短融債券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則是獲勝關鍵。其中上半年對中低等級信用債的投資和杠桿的合理利用,下半年因應政策環境和經濟變化自上而下應對債市的結構性調整,保存勝利果實,是債券基金保持業績的關鍵。但總的來說,上半年的收益情況主導了全年的成績,對信用債的合理配置則成為債券基金比拼的主要策略。
從長期業績來看,過去5年債券基金累積收益突出,僅11年略差外,其他年度平均收益6.33%,遠高于一年期定存和五年期定存收益。其中企業債為主的信用債投資是近5年債券基金的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而11年債基收益的縮水除了權益類資產投資拖累外,企業債因為城投債的風險導致信用危機是收益折損的主要原因。整體來看,債券基金長期投資價值突出,即使扣除手續費用,純收益也明顯高于定存投資,是低風險產品投資的最佳品種。
就債基的投資而言,發掘穩定收益類基金,強者恒強是基本法則,因此,選擇老牌優質債基和長期優勝公司來獲取預期收益的概率會更大。如果說權益投資靠選股、基金經理等變動因素,而債基則靠長期的沉淀。如過去5年債基前十的基金及前十的基金公司,其投資可靠性明顯高于同類,這類基金主要集中在部分銀行系債基如工銀、交銀、招商等公司,以及固定收益投研穩定且實力雄厚的傳統強勢類中大公司,如富國、華夏、易方達、鵬華等公司,也有部分小公司,如萬家、諾安等。階段性的一些權益類做的好的公司旗下債基也會有階段業績靚麗,但是持續性欠佳,如華商。
具體到品種的投資上,增強債基仍是主流,純債基金中的優質基金相對有限,主要以招商和富國的純債相對較佳,招商債基的穩定性相對更高,富國產業債成立較短,但是也是一只潛力基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