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四年輪回 十大菜鳥基金經理最高虧32%
“菜鳥級基金經理”,這是公募明星王亞偉創造出來的詞。
在2008年年底華夏基金[微博]公司的策略會上,時任華夏基金投資總監的王亞偉認為,像2006年至2008年這種大牛大熊的市場,能夠讓基金經理“速成”,凡堅持走下這3年的基金經理,將不再是“菜鳥級”的基金經理。
在大幅度單邊上漲的市場里,基金業績通常很難體現基金經理的個人水平,但在震蕩市里,便暴露無遺了。
《投資者報》記者統計了從2008年12月5日至2012年12月5日,上證綜指從2000點又回到2000點的這段時期里(下文所說的基金業績均截至2012年12月5日)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業績。
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公募基金的“專業性”得到了不錯的體現,期間85%的基金跑贏上證綜指,取得正收益,尤以王亞偉曾管理的華夏大盤、華夏策略為最,回報率分別為108%和98%。
而那些業績較差的“菜鳥基金”則集中于投研能力較差、人才波動較大的中小基金公司。
統計顯示,在八成以上公募基金跑贏大盤的同時,有42只基金跑輸指數,其中虧損幅度最大的10只基金均跑輸指數14%以上,最多的虧損了32%。“菜鳥級”基金經理,共涉及寶盈、華富、益民、景順長城、金元惠理、國聯安、長信、中郵、大摩華鑫9家基金公司。
由于每只基金在存續期間,均至少換過一次基金經理,且每只基金特點不盡相同,因此本文將對虧損幅度最大的10只基金一一簡要分析,并在日后的“基金經理檔案”欄目里繼續深入介紹。
寶盈泛沿海增長:
高峰未改業績頹勢
寶盈泛沿海增長的現任基金經理是高峰,2010年11月起接任該基金經理,上任時剛好是寶盈新總經理王欽上任之時。該基金之所以業績差,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任管理者的責任。
在寶盈新總經理上任之前,監管機構曾在現場檢查時發現寶盈基金[微博]公司在“投資管理”、“治理結構”和“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弊病,當時《投資者報》也對此密切關注并做了相關報道。
2009年和2010年,寶盈泛沿海增長的業績均排在同類基金墊底位置,2010年底,高峰以及公司新管理團隊接管后,該基金雖然業績有所起色,但依然沒有擺脫績差頹勢,2011年虧損23%,今年以來虧損超過10%。
華富競爭力優選:
張琦曾年換手16倍
華富競爭力優選基金經理張琦,上任于2010年6月。他上任以后,繼承并發揚了該基金高換手率的特點,使該基金在2009年和2010年兩年的換手率均達12倍左右,意味著每個月就徹底換一次倉。到2011年,張琦更是把換手率抬高至了16倍。
高換手率背后是極差的業績。《投資者報》曾在“基金經理檔案”欄目中以《華富基金張琦三年業績墊底仍不下課》一文對其做了分析,結論是,張琦投資邏輯缺失,盲目追漲殺跌和過度投機是其基金虧損幅度最大的原因之一。
益民紅利成長:
蔣俊國延續業績墊底命運
益民和寶盈一樣,歷史上曾多次被監管部門要求整改,原因是內部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不規范。在整改的過程中,益民總經理等高管也走馬燈似地換人。益民紅利基金經理蔣俊國就是在該公司總經理雷學軍等新一批高管正式上任后,開始擔任該基金經理的。
蔣俊國上任之前的2009年和2010年,該基金業績表現不佳,到2011年蔣俊國上任后,由于有些急功近利而頻繁調倉,終使當年虧損25%,排在同類117只基金的倒數第一,今年虧損則接近20%。
對此,本報“基金經理檔案”欄目曾以《益民紅利成長基金經理蔣俊國上任一年業績墊底》為題做了詳細的分析。
景順長城新興成長:
踏不準市場節奏的鄧春鳴
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經理鄧春鳴早在2010年5月就擔任了該基金的經理。從這一年起,該基金一直延續敗績,2010、2011和2012年連續三年分別虧損1.7%、33%和15%。
正如本報在“基金經理檔案”欄目中的文章《景順長城鄧春鳴:賣啥啥漲 買啥啥跌》分析的一樣,鄧春鳴市場節奏的把握能力較弱。比如今年,該基金上半年堅持持有金融、水泥等大藍籌股,使基金虧損較大,下半年大幅消減了這些板塊的股票,轉而加倉醫藥等板塊,結果錯過藍籌股股價啟動的行情,同時又在中小盤股的紛紛下跌中使基金虧損累累。
值得一提的是,同為景順長城旗下基金,2011年底成立的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則在今年以來很好地把握了市場節奏,而取得14%的正收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