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基金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我們的考核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業績比較基準,如果達不到業績比較基準,來年就可能不續簽投資管理合約,或者減少來年的管理額度。”一位公募基金養老金部負責人如是說。
但是,同處在一個行業中,甚至同處在一個企業中,公募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基本上形同虛設。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截至12月13日,466只主動管理的偏股型基金(不包括今年新成立的基金)僅174只跑贏自身設定的業績比較基準,有292只基金跑輸業績比較基準,占比62.66%。
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的最多的前5只基金分別是益民紅利成長、大摩消費領航、天弘精選、華富競爭力優選、國泰金龍行業精選,分別跑輸業績比較基準18.07個、16.49個、16.02個、15.89個和15.11個百分點。
這些跑輸業績比較基準的,完全可以理解為管理較差的基金,在本報前幾期基金經理檔案分別就益民紅利成長、華富競爭力和國泰金龍行業的管理操作進行了報道,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漫無目標頻繁更換股票,屢屢錯判市場節奏。
天弘精選也是這樣一只管理混亂的基金,在該基金的契約中,約定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為“上證180指數收益率×55%+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45%”。
而在季報中可以看到,資產配置與業績比較基準相去甚遠,今年以來的三次季報均顯示,天弘精選股票持有比例接近或者超過80%,與業績比較基準中55%的股票配置相差很大。
天弘精選今年以來虧損了15%,而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今年以來盈利0.80%,跑輸業績比較基準16個百分點。
當然,并不是所有基金經理都是如此,今年較大幅度跑贏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產品有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上投摩根新興動力、國富中小盤、中歐中小盤、新華行業周期輪換。
這些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中的股票比例都在80%以上,更可貴的是他們配置了高比例的股票,選到了能盈利的股票,截至12月13日,這些基金今年以來的盈利均超過了15%。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