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報審核將新老劃斷 證監會稱加班去庫存
2013年1月1日起,自2004年開始實施,持續八年半的基金審核通道制,將退出歷史舞臺。
與通道制取消一起到來的,還有從6個月變為25個工作日的審批提速、網上電子化基金產品申報與審核、中國市場鮮有接觸的基金清盤與合并等退出機制,這些都將在明年起成為基金行業新的規則。
12月13日下午,證監會宣布帶來上述改變的《關于深化基金審核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
13日晚間,一位北京基金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這體現了目前監管層放松產品準入門檻的大思路,結果就是未來在產品定位與發行節奏、布局上的競爭更激烈。
這意味著,在行政化束縛色彩逐漸遠去之后,基金公司要學會適應一種全新的生存法則。而他們適應的速度或需加快,因為下一步,基金注冊制已經漸行漸近。
“這次改革是向注冊制轉變的過渡性安排。”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12月13日下午對記者指出。
通道束縛取消20天完成審核
此次改革的五大方向中,帶來最直接沖擊的無疑是產品審核通道制的取消,自此,基金公司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自行決定上報數量和類型。
這對于經歷從單通道制歷經八年半才走到六通道制的基金行業來說,意味著的對于產品發行節奏與布局的更大掌握。
有一個例子可以證明,一位北京基金公司的高管曾對記者回憶2007年基金發行大熱潮中的憾事。
當時,基金審核實行的是雙通道制,允許同時上報一只普通產品與一只創新產品,這意味著每只產品的名額都非常珍貴。由于當時通道制審批較為僵化、審核周期較長,所以基金公司只
能選擇在收到批文時發行產品,而這恰恰無法回避市場的高位,最終導致某些產品至今的凈值仍在低位徘徊。
未來,通道制取消之后,這種被通道束縛的被動,或可不再出現。
此次改革的另一個重心在于縮短產品審核期限,常規產品按照簡易程序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
這對于基金布局發行非常重要,可供對比的是,以往一只常規型產品要走完流程通常所用的時間為兩到三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經上報的產品,或可在年底前得到提速審核,以在明年前對接上新的審核思路。
“我們近期加快了審核速度,原來審核時間通常在兩三個月左右,現在為了有效對接新規,我們也在加班加點,希望把手頭積壓的產品在明年1月1日前批出去。”上述部門負責人指出。
明年元旦前后,原來老機制下申報的產品,會用新老劃斷來實行審批。
創新對接協會鼓勵建退出機制
寬入之后是嚴出。
證監會的新規明確鼓勵基金管理公司建立基金的退出機制。對于長期缺少清盤與合并等退出經驗的中國公募基金來說,這更是需要學習的新生存法則。
事實上,退出機制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隨著產品的增加,迷你基金(資產規模長期在5000萬元以下的基金)逐漸出現,在管理人對這些基金的管理資源分配上,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
證監會在看到這點后,便在債券基金、發起式基金方面都做了退出機制的嘗試。
比如債券基金方面,證監會新推出固定收益通道時,增加了新申請的債券基金必須在合同中約定退出機制的要求。
同時,監管層對發起式基金也做了硬性要求。發起式基金必須在基金合同中規定退出機制:如果持續運作兩年不到5000萬,合同自動中止。
目前,監管部門鼓勵基金管理公司根據產品特點和管理成本,在基金合同中約定自動終止清盤或合并條款。
此外,創新產品今年大熱,也是很多基金公司實現跳躍式發展的利器。對于分級基金、理財基金、跨市場(境)ETF以及其他有特殊安排的基金產品,此次證監會的改革舉措仍有保留,暫不加快審核速度,仍以6個月審核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創新性產品的審核將與協會掛鉤。
“因為新產品的創新需要論證的過程,過去是由監管機構做的,在行業協會成立后,我們希望由行業協會組織評審,經論證可行后,監管層進一步審核。”上述負責人指出。
這將直接掛鉤到基金公司重視的創新保護期。
目前,每個經由證監會審批認定的創新產品,基本有半年左右的創新保護期,未來這種認定權將過度給協會。
“我們希望未來由協會認定的創新產品,是會有一定時間的保護期的,具體期限待定。”上述負責人指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