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發行二八分化 熊市小公司邊緣化加劇
20%的基金公司,“壟斷”了接近80%的新基金首發份額,2012年,基金公司貧富分化的格局在熊市中進一步凸顯。
從無緣盛宴到最高近500億的首發規模,大、小基金公司在新基金發行規模上如此懸殊!基金業內人士認為,新基金發行并未來帶太多新資金,存量上的資金轉移加速了基金業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格局,小基金公司在熊市生存越發不易。
馬太效應凸顯
2012年A股市場孱弱依舊,而新基金銷售則依舊火熱。年內募集成立的新基金歷史性地突破234只,創出歷史新高,首募總規模達到4404億,而年底新基金發行依然“如火如荼”。
然而,火熱的新基金發行盛況僅是表象,在其背后,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憑借品牌、渠道等多方面的優勢,基金業資源進一步向大基金公司集中,而絕大多數小基金公司未能享受到今年新基金的發行盛宴。
據財匯統計數據,今年新發基金份額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首募金額達到了3288億份,這意味著行業內20%的基金公司“壟斷”超過75%的首發份額。
其中,匯添富今年以來共計發行成立了7只基金,發行份額總計近500億元,成為今年新基金發行市場最大的贏家之一;此外,銀行系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微博]今年以來發行成立了7只基金,首發規模總計達到了450.5億。
憑借著創新產品滬深300ETF的發行,華泰柏瑞和嘉實今年來新基金募資總額均超過300億,此外,華安基金[微博]、南方基金新基金募資額均超過200億,而包括建信、大成、招商、中銀、易方達以及交銀施羅德等6家公司募資規模均超過100億。
與上述基金公司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有29家基金公司今年來新基金募資不足20億,其中19家基金公司新基金募資不足10億,更有甚者,目前有6家基金公司今年以來還沒有一只產品發行成立,其中包括寶盈基金[微博]、天治基金、華富基金以及3家今年剛成立的基金公司。
分化或將加劇
對于2013年而言,一旦基金備案制出臺,基金公司之間的差距或將更加明顯。大多數小基金公司在新基金發行市場上,難免遭遇進一步邊緣化,其生存也更加不易。
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主任王林近期表示,未來將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大對創新的支持力度,取消基金產品審核的通道機制,推動常規的產品2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工作。
“一旦改為備案制,這意味著所有的產品都可以隨時上報,我們公司明年的發行目標定為20只,其中有多只行業ETF。”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對記者透露。
據記者了解,目前明年發行目標最高者為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初步定為25只,該公司渠道人士感慨,明年基金公司之間的廝殺將更加激烈。
相對于大中型基金公司激烈“拼搶”基金IPO而言,小基金公司則明顯缺乏“斗志”。“明年新基金發行無疑更加密集,這會使得銷售渠道極為擁堵。”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小基金公司的議價能力不足,與實力較強的大公司相比,小基金公司對渠道的影響能力小很多。財大氣粗的大公司可以花重金在渠道投入上,然而在銀行提出的高昂傭金面前,小基金公司的發行往往不堪重負。”
據了解,包括長安基金、財通基金[微博]、天弘基金、天治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均先后宣布增加注冊資本金。業內人士認為,對于股東們而言,熊市增資是必須做的事情,但基金行業目前的盈利模式還是靠天吃飯,單依靠股東輸血很難維持長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