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發行明年或繼續井噴 產品發行數或超今年
臨近年底,很多基金公司開始籌謀明年的產品發行計劃。今年以來固定收益類產品成為新基金發行主力,平均首發規模為權益類基金的三倍多。據了解,多家基金公司仍將固定收益類產品作為明年發行的重點。此外,在發行數量上,2011年及今年新發基金均超過200只,業內人士預計明年發行數量可能更多。
產品發行數量或超今年
天相數據顯示,2011年新基金發行212只,今年以來截至11月21日已達207只,加上仍在發行的基金,今年發行量勢必超過去年。有業內人士預計,明年新基金產品數量可能繼續增加。
該人士表示,目前基金產品審批速度明顯加快,審批周期縮短后,申請數量肯定會有所增加。盡管該人士所在基金公司2013年產品具體發行計劃尚未確定,但是發行數量可能會是今年的兩倍左右。
據了解,往年基金公司在制定新一年產品發行計劃時,會具體設定產品的種類和數量,內容較為詳細。但由于近年來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基金公司很難判斷未來一年的股債市場趨勢,并且基金產品審批速度加快,所以基金公司開始更傾向于根據市場變化來確定或調整發行計劃。
對于越來越多的新發基金是否會造成原本擁擠的渠道更加不堪重負,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來看銀行渠道對今年的發行量尚可承受,雖然明年的發行量還不確定,但是基金公司肯定會與托管行提前溝通產品數量和類型,以盡早做好準備。
或側重固定收益類
多家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均表示,明年產品發行需要結合具體市場,但是仍會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有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透露,除了固定收益類,交易型產品也值得關注。今年以來,交易型基金的創新力度和速度明顯提升,跨市場ETF和跨境ETF之后,債券ETF、黃金ETF等可能會陸續推出。
今年發行了多只債券型基金(包括理財債基)的基金公司表示,明年仍側重于固定收益類產品。一位基金公司產品負責人解釋,盡管未來半年到一年債市可能不會出現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那么好的漲勢,但是股市更難看到趨勢性機會,相比之下,投資債市為投資者帶來相對穩定正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面對越來越多的基金產品,投資者應如何選擇和布局?上海證券首席基金分析師代宏坤[微博]建議,投資者首先應明確自身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如確定自己能承受10%還是20%的虧損;其次,要明確投資周期,如投資期定位一年還是多年;接著,對不同類型的基金產品特性要有所了解,并與自身匹配;最后,挑選具體基金公司的具體基金產品。至于投資者明年是應選擇權益類還是固定收益類產品,代宏坤認為,市場因素可以考慮,但是不應成為選擇基金的主要因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