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幫忙資金年底狂“漲價”
公募基金
“幫忙資金”越幫越忙,剛剛公布的基金三季報顯示,八成次新基金開放后規模縮水超過50%。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臨近歲末,流動性緊縮,基金公司按點沖規模,導致“幫忙資金”價格全面上漲,最高者年化收益甚至超過20%。
新基依然“注水”嚴重
天相顧投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9月份,公募基金整體凈贖回比例約3.29%,基金份額基本保持穩定。從各類型基金來看,除指數基金凈申購3.24%外,其余基金均遭到凈贖回,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凈贖回分別為0.88%和1.63%。
從贖回比例來看,嘉實優化紅利的贖回率最高,達到了71.13%。該基金今年5月28日發行、6月才成立,當時公告稱:主要投資于盈利增長穩定、過去兩年連續高分紅的紅利股票,追求穩定的股利收入和長期的資本增值。不過,“追求穩定的收益”只是基金公司的一廂情愿,該基金剛成立時的份額為5.89億份,到了三季末已經縮水至1.699億份。被瘋狂贖回的還有泰達宏利逆向股、農銀消費主題股票,贖回率分別為71.01%和59.19%。這兩只基金也是今年中完成募集,成立時間分別是6月和5月。
“農銀匯理背靠大樹好乘涼,因為有農行作為背景,新基金的成立應該不難,但是由于該公司之前的業績"一般般",所以資金幫完忙之后,出現如鳥獸散狀。”有分析師如是表示。國金證券(600109)也發文道,上述情況意味著產品發行不到一個季度,多半基金份額已經被贖回掉,直接損害了正常持有人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三季度。有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新設立的294只基金,有167只基金的份額縮水幅度在10%以上,其中57只縮水幅度達80%以上,22只縮水幅度超過90%。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此前監管部門下文要求基金自查幫忙資金,但基金“注水”現象并沒有改善。他表示,目前無論權益類產品還是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都難以吸引投資者目光,“幫忙資金”仍是新基金發行中的主要力量。
“幫忙資金”可年周轉4次
根據相關規定,一般基金公司拿到新基金的批文后,須在6個月內發行,否則,發行批文過期后只能重新向證監會提交募集申請。再加上年底規模排名日期的日益臨近,目前無論新老基金都在尋找“幫忙資金”來沖量。在此背景下,此類資金的價格也開始一路上漲。
“上半年業內通行的行規是5%~6%左右,但是臨近年底,這點收益顯然不能滿足"幫忙資金"的胃口了,已經漲到10%。有些沒有"好爹"可拼的小基金公司,這個收費可能更高,翻倍并不奇怪。”談及基金發行,一家基金公司的銷售人員無奈地表示。
記者采訪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有的基金公司不僅大幅提高了“過橋”成本,而且還承諾對“幫忙資金”免除申購贖回費用,并且保證在封閉期不大規模建倉。
據深圳某基金公司內部人士透露,近期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發行產品,發行近兩周規模也沒超過5000萬份,為此他們計劃給予較高激勵,刺激渠道賣力發行。一般來說,“幫忙資金”的鎖定期是1到3個月,一年少說也有4次的操作機會,即使每次按照5%的收益計算,年化收益率也達到20%。
記者了解到,“幫忙資金”的規模從上千萬元到幾億元不等,一般這類資金會在新基金發行的最后幾日進場,但有一個前提是,進場也要看基金公司的召喚。如果趕上市場回暖,或是在代銷機構等多方的齊心協力之下,基金發行局面一片大好,“幫忙資金”就會按兵不動,等待下一次召喚;反之,如果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新發基金無人買賬,“幫忙資金”就會果斷出手。
“幫忙資金”市場危害大
由于有“幫忙資金”的存在,導致基金規模“忽胖忽瘦”,更重要的是,令基金無法踏準節奏,往往錯失市場反彈的良機。同花順(300033)的數據統計顯示,今年次新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全部為負。而老基金中,上投摩根新興動力的收益達到25%。
渤海證券的分析師對此表示,“幫忙資金”的危害不說大家也知道,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除了“幫忙資金”本身外,其余均是“受害者”。其實對現在這個情況來分析,應該考慮取消基金首發規模的紅線,完全通過市場來運作,如果基金發行規模過小,基金公司應該考慮暫停發行,讓基金產品正常發育,而不是目前這種靠打營養針勉強出生的畸形兒。
好買基金的曾令華也表示,“幫忙資金”的介入,使基金公司付出高額的成本,打亂了基金經理的操作節奏,有時候明知有反彈行情,但受限于“幫忙資金”不能建倉的約定,只能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基民的代價更不用說了,這筆錢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的買單者肯定是基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