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管制 提升基金創新動力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11月1日起實施。這三個法規雖針對內容有所不同,但共同的關鍵詞是“松綁”,促進基金業更加市場化。
《暫行規定》規范了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行為,有效隔離業務風險。在合理控制風險前提下,鼓勵基金管理公司有序開展差異化、專業化市場競爭,引導基金管理公司向現代資產管理機構轉型。《試點辦法》拓寬專戶投資范圍,為基金管理公司開展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創造相對寬松和公平的監管環境。《管理辦法》通過適當降低基金公司準入門檻和業務管制,調動公司股東、基金從業人員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基金行業市場化。
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基金業從單純的證券類資產管理向強大的財富管理行業轉型。發展空間雖已打開,但基金業若想從競爭激烈的財富管理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僅靠政策紅利遠遠不夠,還應將持有人利益放在更突出位置,提高投資管理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由依賴政策紅利轉為憑借內在動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毋庸諱言,基金業面臨的競爭愈加激烈。從外部看,隨著居民財富增加,財富管理行業已從曾經的基金“一枝獨秀”,變為信托、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和公私募基金“百花齊放”。在理財多元化時代,其他理財產品充分吸收、借鑒公募基金發展成果和經驗。公募基金擁有的“先發”優勢已不明顯,基金業話語權逐漸降低,不僅市場份額逐年降低,管理規模也多年徘徊不前,甚至有所下降。截至三季度末,行業資產管理規模不到2.5萬億元,低于2007年輝煌時期。
從內部看,近年來基金業進入瓶頸期,投資業績不佳,使投資者信心缺失,產品同質化嚴重、人才流失不斷。這既有A股低迷的原因,也與國內基金業投資范圍狹窄有關,更與基金業過度關注短期規模及排名,對持有人利益關注不夠,投資管理能力不強密不可分。
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今年以來一方面不斷出臺措施改善資本市場“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加快基金業松綁步伐,為基金公司提供更廣闊、更良好的“舞臺”,全方位為基金行業放松管制。
行業發展空間已打開,如何脫穎而出便取決于基金業自身。正如一位基金公司老總所言,基金公司不能再坐等創新任務,而是要開闊思維、主動爭取創新機會。基金公司應做出自己的特色,打破產品、服務同質化局面。
此外,基金業如果要成長為強大的財富管理行業,業績仍是關鍵,只有提高投資能力,方能體現專業管理機構價值。持續良好的業績是資產規模增長基礎;穩定提升的投研能力是業績增長基礎。因此,基金公司在拓展業務同時,應加強投研基本功,增加投研投入力度,保持團隊穩定性和投資風格持續性,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基金公司只有把握監管部門“放松管制、加強監管”的契機,按照財富管理者的新定位,積極創新,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業務和產品類型,更好地發揮投資專長,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財富管理業務發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破發展瓶頸,贏得生存空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