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封基擬轉型偏固定收益產品
記者 柯智華
傳統封閉式基金在即將到期之際,正紛紛籌劃提出轉型方案以留住老客戶。
根據國泰基金昨日發布的關于召開金泰證券投資基金(下稱“金泰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提示公告,作為國內第一只封閉式基金的金泰基金,擬由封閉式轉型為無限期存續的開放式基金。值得一提的是,在股票型基金式微的當下,金泰基金選擇了向偏固定收益類基金轉型,其投資股票最高不超過50%。
“這應該是受到目前市場環境影響,現在市場低迷偏股型基金都發不出去,轉型為偏固定收益率產品或將有助于留住老客戶。”某基金人士指出,如轉型為偏股型基金其持有人或將選擇贖回退出。
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如果股票市場低迷沒有改變,后面到期的封閉式基金或大部分會偏向于轉型為固定收益產品。
資料顯示,金泰基金成立于1998年3月27日,發行規模為20億份,存續期15年,也就是將于2013年3月26日到期。
所謂封閉式基金是指基金的發起人在設立基金時,限定了基金單位的發行總額,籌足總額后,基金即宣告成立,并進行封閉,在一定時期內不再接受新的投資。
金泰基金折價率
僅為2.4764%
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距離到期日不過半年的金泰基金截至10月10日的折價率僅為2.4764%,也是目前25只傳統封閉式基金中折價率最低的基金。
在今年年初金泰基金的折價率一度約為7%。傳統封閉式基金折價率產生的原因是,在存續期間不能申購和贖回,因此投資者一般在二級市場交易時,對其交易價格按照凈值打一定折扣。
一般來說隨著到期日臨近,傳統封閉式基金的交易價格便會向基金凈值靠攏,其折價率 [折價率=(基金凈值-基金市值)/基金凈值,對于封閉式基金而言,一般折價率越高,買入時越安全]也會逐步降低。
“傳統封閉式基金折價率收窄是從今年7月份開始的,這說明了隨著到期日臨近,已經有資金主動買入并持有到期,以此來博取到期時的差額收益。不過就金泰基金而言,2.48%的折價率已比較小了,投資價值已經大大縮小。”基金分析人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泰基金的轉型方案中,其基金管理人國泰基金對其投資范圍、投資目標和投資策略亦作了調整。
其中在投資范圍上,國泰基金明確轉型后的金泰基金投資組合比例為,股票資產占比不超過50%,債券、銀行存款等固定收益率資產、貨幣市場供給及法律規定或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50%到100%,其中現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不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5%。
顯然,金泰基金或將轉型為一只偏固定收益類基金。
傳統封基半數2014年到期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在2013年包括金泰基金在內共有5只傳統封閉式基金到期,而在2014年則共有14只傳統封閉式基金到期。基金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傳統封閉式基金或將延續金泰基金的路徑,轉型為無限期開放式基金。
資料顯示,在2013年3月27日到期的封閉式基金還有基金開元,截至10月10日其折價率略高于金泰基金,為2.9912%。不過其基金管理人南方基金到目前為止尚未發布相關基金開元是否轉型的公告。
實際上,在上述兩只基金到期即掀開了第一批封閉式基金到期潮。2013年4月28日基金興華到期,6月22日基金安信到期,7月25日基金裕陽到期。截至目前上述3只傳統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分別為3.2476%、5.4538%、6.0059%。
上海證券基金分析師高琛說,假設市場不漲不跌,持有不到一年5%、6%的收益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隨后的2014年則共有14只傳統封閉式基金到期,占據了目前25只傳統封閉式基金總數的56%。而剩余的6只傳統封閉式基金則分別于2016年和2017年到期。這些基金目前的折價率大多數在10%以上。
其中,折價率最高的為2016年到期的基金鴻陽,折價率為15.8792%;折價率在15%以上的傳統封閉式基金還有均在2017年到期的基金豐和、基金銀豐和基金久嘉,分別為15.2674%、15.2123%、15.1769%。
另一方面,還有4只基金的折價率在10%以下,分別為基金同益、基金泰和、基金漢盛和基金惠普,其折價率分別為9.4394%、9.2242%、8.0536%和7.1959%,并且這些基金均于2014年到期。(柯智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