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積極推動基金參與上市公司治理
證券時報記者 吳昊
為進一步推動基金公司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日前,深圳證監局召集南方、博時、大成、景順長城、摩根士丹利華鑫等基金公司就相關問題召開了座談會。
據悉,此次會議討論的內容主要涉及六方面:一、基金公司對上市公司治理的整體評價;二、基金公司內部制度建立情況;三、基金公司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的現狀;四、基金公司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的意愿和障礙;五、境外基金業的做法和經驗;六、推動基金公司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的建議。
據參與此次座談會的基金公司人員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此次座談會是在監管層提倡基金加強上市公司治理背景下召開的,現場向各基金公司代表征集了看法。從公司法角度來看,股東應該享有分紅、參與公司重大決策等權利,但一直以來,基金作為流通股東的參與公司決策的力量非常微弱。”
基金參與上市公司治理被業內廣泛關注。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如果將來有可能修改《基金法》,對基金公司持有上市公司比例‘雙十’規定逐步放開;對于特定重倉股或重要事項,可以在制度中要求基金公司參加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投票。可以借鑒境外基金公司的做法,基金公司單獨或聯合提名董事、獨立董事及監事,直接派人進入公司董事會。”楊德龍表示,可以嘗試采用“委托投票制度”,由持股比例較低的基金公司委托持股比例較高的基金公司或專門機構,參加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并投票,這樣,機構股東可以聯合投票,對上市公司的重大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及上海證監局近期向滬上各基金公司下發的《關于基金公司深入開展“積極回報投資者”專項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基金公司要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在上市公司重大決策中的作用,完善基金代理投票制度。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基金占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較少,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處于不利地位,但基金公司代表廣大基民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是種趨勢。”
近兩年,基金公司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的意愿日趨強烈,如大成基金提議罷免重慶啤酒董事長,華夏、鵬華等多家基金公司聯合提案要求給大商股份管理層更多激勵,興業全球等多家基金公司集體反對雙匯發展放棄優先受讓權、耶魯大學基金會聯合鵬華基金向格力電器派駐董事等案例相繼發生。(吳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