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躍躍欲試與轉融通掛鉤專戶產品
證券時報記者 張哲 吳昊
轉融通業務試點日前正式開啟。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作為市場主力的公募基金對轉融通積極關注,目前已有基金公司設計與轉融通掛鉤的創新產品。
“嘉實基金設計的對沖產品在實盤模擬運行中,今年6月初以來滬深300指數跌幅為16.18%,通過融券、期指兩個機制對沖,該產品實現了3.4%正收益。”嘉實基金量化投資部負責人張自力表示,“轉融通產品作為創新產品,主要的思路是希望憑借融券加上期指對沖,依靠兩個機制放大,一方面控制風險,另一方面進一步增強阿爾法,未來將以專戶為主,將轉融通引入公募產品還需要一段時間。”
上海一家新基金公司的專戶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在研究轉融通規則,等待轉融通交易市場進一步成熟。 “轉融通對基金來說多了一種投資方式,未來一些基金專戶產品都會在合同中加入轉融通條款,但公司目前尚無專門設計轉融通產品的打算。”
采訪中多位基金人士認為,專戶創新產品引入轉融通機制,是未來基金公司參與轉融通的首選路徑。相關人士表示,現在專戶的投資監管非常寬松,未來可能先從專戶試點轉融通,之后再對公募基金推廣。
紐銀基金認為,在專戶進行產品創新肯定要比在公募產品更加容易,審批門檻也會更低。而公募基金特別是指數基金可能將主要作為融出券方參與轉融通。
據上海某位指數基金經理稱,對沖策略有很多種,股指期貨只是其中一種比較適合于滬深300指數對沖的做空工具,而轉融通涉及個股做空,因此可以更靈活設計風險敞口的產品。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公募基金參與轉融通仍面臨諸多困難,除了監管層尚未開閘、基金合同需要調整、信用賬戶開立以及與銀行托管系統對接等問題外,就是融券成本。“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成本,融券費用至少9%,轉融通真正被投資者利用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嘉實基金張自力表示。(張哲 吳昊)
相關新聞
更多>>